國軍自8月至今,先後完成第四作戰區、金防部、烏坵等地的「聯合反登陸作戰演練」,今(13)天清晨澎湖防衛指揮部在所屬五德營區、澎湖南部海域進行防區的相關操演,藉由區域內建置武器的射擊,以及跨軍種間的協調聯繫,不僅驗證裝備保養成效,也考驗聯合作戰的能力和默契。
本月10日在烏坵進行的演練裡,由陸戰隊官兵以20機砲、105公厘榴炮、120迫砲、81迫砲、紅隼火箭彈在內的裝備,結合想定實施射擊,陸戰隊指揮官王中將親自到場視導,了解演習情況。而在今日澎湖的部分,想定的狀況則包括空中應援、陸海通聯、戰場照明、阻止擾亂射擊、海上集火射擊、防護射擊等6個科目,同時出動防區內M60A3戰車、CM-22甲車、120迫砲、81迫砲、155公厘榴砲、105公厘榴砲等武器裝備進行射擊,並申請空軍F-16戰機支援,以施放熱焰彈的方式,模擬對敵船團進行轟炸,此次演練共出動700餘位官兵,有效驗證裝備保養狀況,以及區域內軍種間協同作戰的能力。
每場「反登陸作戰」各有特色
回顧近期完成在第四作戰區、金防部、烏坵同性質的演練,雖然都是反登陸作戰,但還是有些許差異,每一場次的操演,也都有自己的特色。其中第四作戰區範圍涵蓋台南、高雄、屏東3個縣市,轄內能夠出動和支援的單位較多,所以8月操演時,空中有IDF戰機掩護,海面上還能結合光六快艇等海軍艦艇配合;陸上除了各型火砲總數達36門外,亦出動陸航AH-1W眼鏡蛇攻擊直升機、OH-58D戰搜直升機發射飛彈攻擊敵軍,規模驚人。
第四作戰區操演結束後,依序由金防部和烏坵實施演練。前者是以傳統類型的火砲射擊為主,防區砲兵所使用的M115 8吋榴砲,老歸老,卻是一項威力驚人的武器,因為歷史背景使然,國軍目前口徑最大的傳統火砲多集中在外島地區,以牽引或者固定陣地的方式,對意圖對我登陸的敵軍發起重砲轟擊;烏坵則作為目前唯一一個由陸戰隊駐守的外離島,而該次演練後,傳出使用紅雀火箭彈,這是一項由陸戰隊採購的新式反裝甲武器,由島上陸戰單位使用射擊,亦是其他場次不曾見過的部分。

最後則是今天稍早澎防部所進行的操演。雖然火砲類型多相同,不過卻有前面場次較未見到戰車砲射擊,而這樣的場景,在去年漢光演習實兵演練中,就有將防區戰車單位所使用的M60A3戰車拉到岸際的陣地裡,對假想向我方進犯的敵船團實施射擊的場景,場面壯觀。
在國防部長嚴德發上任後,即指示演訓要帶著敵情練兵,在那之後,許多原先可能是各作戰區和防區每年都會排定的保養射擊,便改變單一模式,導入戰場情境和想定,甚至加入友軍單位的飛機和船艦,共同遂行聯合反登陸作戰。無論是本島還是外離島,結合不同的武器裝備進行射擊,驗證保養成效和聯戰能力時,相同的價值都是,不讓敵人輕越雷池一步。 (相關報導: 【影音】奮起的特戰傘兵、勤訓精練的陸戰隊、守護民眾與家人的憲兵……軍人節3部影片感人登場 | 更多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