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認為相鄰的民主自治島嶼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當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本月訪問台灣以支持台灣政府時,中國譴責了此次訪問,並進行了戰機、艦艇和飛彈軍事演習,以展示其封鎖台灣的能力。
中國軍方周一宣布恢復軍演,以回應一個美國議員代表團突然訪台之舉。該代表團由麻薩諸塞州民主黨參議員Ed Markey率領,與台灣總統蔡英文(Tsai Ing-wen)舉行了會晤。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以下是一些關於台海緊張局勢的問答,揭示了如果中國試圖封鎖台灣,可能對全球商業造成的影響。
封鎖會如何影響全球商業?
中國對台灣實施封鎖將削弱全球供應鏈,推高亞洲乃至其他地區的貨運價格,因為這個擁有約2,300萬人口的島嶼在全球商業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台灣在全球晶片供應量總量中佔比約為70%。台灣是智慧型手機、電腦和汽車等商品生產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台灣毗鄰多條太平洋航道,這些航道是價值數兆美元的貿易進出東亞的關鍵路線。
研究公司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的經濟學家Gareth Leather上周寫道,台灣的GDP佔全球經濟總量的1%,但台灣對世界經濟的重要性遠大於此。他稱,若切斷台灣出口,將導致汽車和電子產品所用晶片短缺,推高通膨壓力。
台灣對晶片行業有多重要?
非常重要。台灣擁有全球最大晶片代工企業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2330.TW, TSM, 簡稱:台積電),該公司為蘋果公司(Apple Inc., AAPL)和高通(Qualcomm Inc., QCOM)等生產半導體。研究公司Gartner稱,去年在全球1,000億美元的半導體製造市場中,台積電佔據了超過半壁江山。
據波士頓諮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 Inc.)和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 2021年的一份報告顯示,如果台灣的晶片供應鏈受到嚴重干擾一年,全球電子產品公司將因此蒙受約4,900億美元損失。這份報告稱,如果台灣的晶片供應受到長期嚴重干擾,至少需要花三年時間並耗資3,500億美元,才能在其他地區建立產能以作彌補。
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7月底播出的一次未註明日期的採訪中,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Mark Liu)表示,使用軍事力量或攻入台灣將使台積電工廠無法運作。他說,台積電的生產設施需要與外部世界、與歐洲、日本和美國保持實時連結。台積電未回覆進一步置評請求。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不願與台灣斷交,索馬利蘭惹怒中國 | 更多文章 )
除了台積電,還能從哪裡獲得晶片?
在全球晶片短缺和疫情期間供應鏈受阻凸顯出台灣在半導體行業的主導地位之後,西方國家已經在試圖減輕它們對台灣半導體的依賴。美國和歐盟都已承諾提供數以百億計美元的資金,以提高自身的晶片製造能力和相對於亞洲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