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青龍觀點:年輕人!用選票衝出老人政治的枷鎖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舉行「『回家以後』——2020青年民主返鄉列車」記者會,各校學生代表合影。(台灣青年民主協會提供)

今年(2019)9月23日在紐約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UN Climate Action Summit)上,一位16歲的瑞典少女桑柏格(GretaThunberg)為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的議題大聲疾呼,說到激動處,她甚至怒斥在場的各國領袖與代表「How dare you!」,她控訴的正是老人政治面對未來全球氣候惡化的毫無作為。

在這演講的前一年(2018),桑柏格發起的罷課行動,引發超過71個國家、700個地區、上百萬的年輕人嚮應。這是全球年輕人的怒吼,或許我們可以稱之為「桑柏格現象」。但是,為什麼一個16歲的少女能掀起這麼大的風潮?這當然是因為現在人類所面臨的許多重大議題或政策,早已不僅限於單一國家的利益或民族主義的狹隘思想,而已經是涉及全人類或全球物種的生存危機了,例如能源、永續、環境、氣候、污染、人口、貧窮、水源、空氣、物種……等。可是,我們若仔細看看目前各個國家的政策制定或未來規劃,卻哪裡有半點想真正解決問題的決心和勇氣,幾乎所有的國家(不論是領導人、政治高層、公務體系、或一般公民)都仍舊是鴕鳥心態般地避開這些重大課題,而仍僅著眼在一些短期利益的糾葛與政治權力的分贜上。無怪乎桑柏格登高一呼,馬上引起全球所有年輕人的響應。

問題來了,既然這些重大議題都迫切緊急,為何各國領袖、官員及一般公民卻幾乎毫無作為呢?試想:這些全球課題是馬上就會爆發生存危機嗎?或是立即就有覆滅人類文明的危險嗎?顯然沒有,雖然目前所有學術研究均顯示人類正面臨一場巨大的自然災害或環境變遷,但它並不是立即的,而是在三十到五十年之後才會發生,可想見地,依著人類「不到黃河心不死」的惰性,那又何必太早「杞人憂天」呢!更何況,這些災難的發生預估是在三十年後,目前位居決策高層的領導人或政府官員們,年紀平均都在五十歲以上,三十年後的事又關他們什麼事呢!

但是,現在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卻不能也這麼想啊,因為三十年後,他們都正值壯年,正該是力求人生發展與生命價值意義得以彰顯的年紀,可是等著他們的卻極可能是一個殘破不堪的自然環境與世界文明,這叫他們如何能忍受呢?!

2019年3月4日,德國杜塞道夫民眾響應瑞典少女通貝里發起的氣候抗爭示威行動(美聯社)
2019年3月4日,德國杜塞道夫民眾響應瑞典少女通貝里發起的氣候抗爭示威行動(美聯社)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老人政治下的青年悲哀」。如何改變?其實在歐洲已經有許多國家的年輕人不斷地站出來,試圖改變這樣的情況,這些年輕人或者投身社會運動、或者支持環境保護行動、或是乾脆直接參與政治活動,他們都想為這股暮氣沈沈的老人政治注入一股年輕的活力與思維,開始為未來的世界進行準備。例如,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以四十歲不到的年紀接掌國家領導人之位、芬蘭新任總理馬林(Sanna Marin)以三十四歲新女性的姿態準備執掌芬蘭國家行政事務,在在都說明年輕勢力的崛起,他們不願意把他們的未來命運交託給現在的老人們,他們決心要由他們自己開始做起,來改變他們未來的命運。現在的歐洲正在掀起一場年輕人參政的趨勢與風潮。 (相關報導: 風評:民主防衛刻不容緩!2020用選票奪回言論自由 更多文章

但是,在亞洲、在華人地區、在台灣,年輕人都到哪裡去了?為什麼既不見像桑柏格這麼的大聲疾呼者?也沒有願意挺身投入政治或社會改革的青年呢?是亞洲的老人政治在本質上就是排拒年輕人的參政?還是年輕人的自我矮化不願意或不敢改變現狀呢?以台灣為例,其政治權力的勢力分佈,除國民、民進兩黨在中央部會的輪流執政外,地方上的政治家族與派系亦為左右鄉鎮發展的重要推力,數十年下來,這些掌權者莫不已逾六十高齡。雖然近年來開始有年輕人加入政治圈,但也多為上述這些政治勢力或家族的第二或第三代接班人,鮮少是真正的年輕庶民參政,其政治勢力的傳承,猶如古代貴族的世襲或黑幫老大的火拼結果。原因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