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偉觀點:823戰役60周年的新時代意義

八二三砲戰60周年,總統蔡英文僅在臉書透過影片發聲。片中,她感謝當年在前線作戰、後勤支援的所有英勇戰士。(截自蔡英文臉書影片)

今年適逢823戰役60周年,對於這一件曾經與台灣人有關撼動東亞的大事,對比於對於全聯廣告的關心,除了特定黨派意識型態的人士以及參與者與其家屬以外,整個台灣的政府與民間出奇冷漠。相關儀式的最高出席者僅止於國防部長,執政集團更高層黨政人物除了臉書上嘴砲以外,全部避世神隱。前副總統呂秀蓮此次到金門時,還被當地人問,蔡總統假使太忙不能來金門,為何陳副總統也不來?令她無言以對。

言猶在耳,副總統陳建仁最近更被爆出,故意在次日才帶全家人到金門休假,刻意與此儀式典禮切割,連提早一日參加紀念活動都不願意。民進黨當局這種輕忽冷待823,甚至避之惟恐不及的態度,成為戰役60周年一道奇異的風景,展示出當代台灣政治社會學上一個更值得關注的現象。

20180821-副總統陳建仁21日出席「永續發展目標聯盟」成立大會。(顏麟宇攝)
副總統陳建仁遭踢爆24日攜帶家人赴金門度假3天,立院國民黨團28日舉行記者會痛批,南台灣淹大水災情慘重,全國忙救災,陳建仁竟然還有心情在8月24日帶著全家人爽遊金門,痛批陳建仁有失國格,應知所進退。(資料照,顏麟宇攝)

戰爭本身就是政治的延長,戰爭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戰爭。德國兵聖克勞賽維茲在其曠世巨作<戰爭論>中著有明文,只可惜台灣朝野政界人物熟讀過此書者恐怕少之又少,這實在不是一個隨時面臨戰爭,還有許多人尋求改變現狀法理獨立的國家正常現象。

當於政治上長期無法解決的糾結僵局,戰爭往往有終局解決問題的最後手段性。面對這個具備強大軍事資源與變化多端手段,又是40年來政治態度最好戰的強鄰。台灣人民今日對過去到現在戰爭的輕忽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這種周末革命家政治態度的表現,只願意為獨立付出些微犧牲的決心,真的能為自己爭取到和平與獨立嗎?

就以冷戰時台澎金馬人民為戰爭與其準備付出代價高昂,這場戰爭也不應該如此輕易離開我們的視野。在國民黨人總算願意在下台以後樹立軍事性奴隸(慰安婦)紀念碑,有人主張也應該為冷戰時期的前線,831軍中樂園中的工作者豎立紀念碑。本文完全贊同,但應該及於所有當時在前線外島,為戰爭付出種種犧牲的不分軍民男女老少。撫平過去的傷痛,預防今後的憂患,誰曰不宜?

但修理對手嘴砲完畢以後,也沒看到執政當局真的要做些什麼,事實上派一名府院高層出席相關紀念典禮都懶。過去軍人血戰衛國的榮譽都得不到當局應有的紀念,如何期待退休待遇大幅縮水的現役軍人,勇敢面對隨時可能爆發的戰爭或天災?

不是不知道這多半是因為獨派人士一直在努力抓住每個機會,全面帶風向敘述戒嚴時期的統治有多糟糕,所以為了運動大方向的正確,不能說戒嚴時期的國民黨任何好話。但是這個作法未免顯得過於輕忽國家與社會面對戰爭的重要性,也不利於動員全體國民投入準備有可能到來新的戰爭。這種進退皆誤的尷尬,也正反映出了蔡政府執政以來雖然窮追猛打所謂轉型正義,可是對歷史背景知識極度缺乏的窘境始終如一。 (相關報導: 風評:雲豹甲車上的「半個總統」蔡英文,被823打敗了? 更多文章

前總統馬英九今(14)日在台南市主持全台首座慰安婦銅像落成典禮。(取自中評社)
前總統馬英九日前在台南市主持全台首座慰安婦銅像落成典禮。(取自中評社)

如果對整個國民黨軍事機器的歷史有一點基礎認識,就會知道823戰役其實是有一位被長期輕忽的,但是卻非常重要的英雄。此戰奇蹟之處不單在寸土未失,更在長達一個多月中的炮擊熱戰期間,金門每天遭到平均超過一萬發大口徑砲彈點名式的叩訪,10萬大軍的陣亡數字連同三位副司令在內,居然只有區區不到500人。原因在於金門在戰前已經有極為堅強的坑道工事,那是誰及時生出這些工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