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市至少休耕5年!」李同榮:房地產不再是領導經濟的火車頭產業

房地產不再是領導中國經濟的火車頭產業(美聯社)

中國多家房企接連爆雷,全球關注中國房市大崩潰會不會一觸即發?中國房市會不會如同日本在20世紀末美日廣場協議後,房市先盛後衰,陷入失落的三十年?熟悉大陸房產發展的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直言,中國房市的崩潰,都是調控政策過於頻繁與失當惹的禍,他同時斷言,中國房市將休耕五到十年,且從此斷失火車頭產業的領導地位。

頻繁無效的調控政策惹禍,錯失「去槓桿」有效整頓不良房企的契機

李同榮指出,從2008年開始,中國政府在房市長線主升軌道上,非常頻繁且毫無章法的實施各種調控政策,包括2009年的「國四條」、2010年推出「國十條」、2011年「新國八條」、2013年再推出「新國五條」、2017年「限購、限貸、限價、限售、限商」五限等調控政策,但卻忽略了最嚴重的核心問題,就是所有房企過度操作槓桿的脆弱財務體質,埋下了如今債不抵資的民企違約風暴。

忽略房企過度操作槓桿的核心問題,引燃違約連環風暴

李同榮進一步指出,中國恆大集團今年8月18日在美國紐約聲請破產保護,另一知名房企碧桂園於8月9日表示,兩筆8月6日到期的美元債券利息尚未支付,違約金額高達2250萬美元(約新台幣7億1千萬元),爆發嚴重財務危機。

骨牌效應影響其他中國房企也陸續被爆出財務危機,如SOHO中國子公司「北京望京搜候房地產」拖欠土地增值稅及相關滯納金共人民幣19.86億元(約新台幣87億元),導致集團所有借款可能出現交叉違約危機。

另外,國有房企「遠洋集團」也出現付不出美元債息,導致違約停牌,國企債券違約,背後顯示出中國經濟主體已經出現嚴重危機。

中國房企違約骨牌效應,會不會導致房市大崩盤危機?

李同榮分析中國這波房地產泡沫風暴,緣自2008金融海嘯後,全球QE量化寬鬆,中國房產強勁復甦,從2008-2017房價漲勢兇猛,人均在2011年開始突破3千美元,到2018年已逼近一萬美元人均,政府在十年房市飆升期間,每兩年就陸續頒佈嚴格調控措施,但房價仍不斷彈跳,加上金融機構對融資控制鬆怠,以致開發商有恃無恐的超槓桿操作投資,2021年中國政府下令「3條紅線」調控政策,金融機構必須針對特定開發商銀根緊縮,債信風暴立即產生,房市泡沫風暴也因此箭在弦上,政府若無法採取積極有效措施,房市大崩潰的危機隨時都可能爆發。

中國政府因受2019中美商戰影響,在內憂外患之際,整頓房市陷入兩難、錯失良機

中國政府於2017年開始警覺房產面臨泡沫化危機,因此祭出多項調控措施,包括限購丶限貸丶限價、限售加上限商等五限政策,2019年眼看房產有機會降溫之際,卻適逢中美商戰開打,逼得政府再以寬鬆的貨幣政策支持總體經濟發展,同時,在內憂外患之際,政府打房政策陷入兩難,以致錯失整頓開發商「去槓桿化」的良機。 (相關報導: 中國房地產危機和金融海嘯「完全不能比」!學者解析3大關鍵,比較擔心這件事 更多文章

2021年中美商戰稍微趨緩,中國開始全面推動去槓桿化政策,並推行「3條紅線」的調控措施,明確規定「負債與資產比」、「淨債務與股權比」、「短期債務與現金比」,三項比例過高的企業將受到金融機構嚴格管控融資限制,但「3條紅線」鐵腕調控措施,不但無法整救過度負債體質房企,反而導致恆大集團無法以債養債,當然也無法支付陸續到期的債券,以致爆發恆大債信危機風暴,並產生骨牌效應,擴及所有大型開發商,包括花樣年丶碧桂園丶綠地丶正榮地產都面臨無法償債的壓力,由於銀行資金限縮,債信風暴持續擴大,房產泡沫化已然成形,中國房產市場會不會引發大崩盤,成為國內外最關注的產業動態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