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8月24日正式開始向太平洋排放經處理的核廢水後,中國、香港、澳門等地刮起食鹽搶購風。令官方不得不出面介入,平息一些居民的恐慌情緒。
日本8月24日開始將福島第一核電站經處理的放射性污水排入太平洋後,中國多地出現食用鹽搶購潮,各電商平台上,食鹽產品也被搶購一空。對此,相關機構因此密集發聲,呼籲市民不必哄搶食鹽。
中鹽集團有限公司微信公眾號8月24日發表聲明稱,「受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影響,我國部分市場發生食鹽搶購現象」。聲明中說,「我國食鹽來源主要分為三類:井礦鹽、湖鹽、海鹽。當前我國的食鹽產品結構佔比為井礦鹽87%、海鹽10%、湖鹽3%,井礦鹽和湖鹽生產均不受日本核污染影響。」中鹽集團還稱,該集團是世界最大的食鹽生產企業,食鹽儲備供應充足,食鹽產能超過1000萬噸/年,其中井礦鹽佔比95%、湖鹽佔比4%、海鹽佔比1%。聲明說,「近期,部分區域市場發生食鹽搶購,電商及部分商超渠道有短時缺貨現象,我們正在加班加點生產、配送,全力以赴保障市場供應。請社會各界理性消費,不要盲目搶購。」
山東、廣東、安徽、浙江等鹽業企業或鹽業協會、北京市商務局等機構也紛紛發表聲明,稱食鹽儲備充足,產能穩定,呼籲民眾不必囤鹽。
山東省鹽業協會強調山東省所產食鹽以井礦鹽和地下鹵水制鹽為主,不受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影響。安徽鹽業也稱「所產食鹽為內陸井礦鹽,不會受日本核廢水排放影響。」
廣東鹽業稱,「自日本宣布試運行排放核污染水後,廣東鹽業已對廣東省主要海鹽生產工區的海域海水及生態海鹽進行了α、β放射性項目的第三方送樣檢測,結果顯示目前的廣東海鹽是安全的」,呼籲「大家保持警惕的同時也不必過度擔憂」。
浙鹽集團稱,「數字浙鹽」系統可實時監控浙江省食鹽質量、供應安全情況,一旦出現供應異常,公司可快速進行調配,滿足市場供應需求。
為何搶鹽?
2011年3月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事故後,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南韓等地也曾出現民眾搶購食鹽現象。分析認為,其原因主要是有謠言稱「鹽中的碘可以防輻射」以及民眾擔心海水受到核洩漏污染導致海鹽的生產和品質受影響,因此囤鹽。
前不久,南韓就傳來曾因預計日本將開始排放福島核廢水而導致民眾囤鹽的消息。據路透報導,南韓鹽價在今年4月至6月間飆漲近27%,不過,南韓官員稱,天氣欠佳、產量不足也是導致漲價的原因。
中國大陸各地搶購食鹽的消息開始於8月24日下午日本方面排放經處理的福島核廢水之後。社交平台X(前推特)上出現網民上傳或轉發照片與影片,顯示沿海一些城市搶鹽的情況。8月25日,澳門廣播電視報導一些超市有市民搶購食鹽;香港媒體與網絡社交媒體上也陸續傳出超市貨架食鹽售罄的消息。 (相關報導: 岸田文雄政府拍板:即便福島漁民反對,「核處理水」預計24日開始排入大海 | 更多文章 )
在中國社交平台知乎上,搶食鹽也成了網民關注的一個話題。有IP屬地顯示湖北的網民以「現在都在瘋狂的搶鹽, 為什麼老百姓總是如此地恐慌」的帖子中記錄了自己搶鹽的過程:「本不想去超市買鹽的,但看到網上好多人都在瘋狂購買,親朋好友都在催促,也按捺不住了,趕緊騎電動車去了附近的超市一趟。好傢伙,去到超市,竟然看不到食鹽專櫃了,仔細一看,已經被人圍滿了,一會的功夫食鹽就被一掃而空,還有好多人站在這裡等,詢問工作人員還有沒有食鹽,催促工作人員去倉庫裡拿。只要工作人員把鹽一拿來,立馬又是一頓搶。我站在後面根本擠不進去,好在最後工作人員表示倉庫裡沒有鹽了,等來貨了再上貨櫃,我才擠到前去,已經沒有碘鹽了,還剩下十幾包沒吃過的鹽,不管它三七二十一,買幾包總比一包沒有的強,於是裝了5包鹽,我後面的人拿個袋子來把剩下的鹽全部裝去了。等我去收銀台排隊付款的時候,看到每條收銀通道大部分都是買鹽的,買得最少的也跟我一樣買了幾包,買得多的買了幾十袋,提都提不動,這是什麼節奏,大家都是從哪裡得到的消息,都在瘋傳以後的食鹽不能吃了,超市的食鹽都被搶空了,等倉庫再來食鹽肯定還會被搶光,為什麼人們都像之前搶口罩搶大米一樣如此地恐慌?這是老百姓自己人為造成的還是某些人故意造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