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轉職當 Youtuber 的前 NASA 工程師 Mark Rober,在最新發布的影片中,與姪子、姪女們合力製作出一台外型超爆笑的「打水漂機器人」,用科學的角度,告訴你如何才能讓石頭在水面上彈得又多又遠。
▲前 NASA 工程師透過打水漂機器人,與姪子們共同研究如何才能讓石頭彈得又多又遠。(影片/取自 YouTube,若遭移除請見諒)
本次他製作出這台打水漂機器人,並由和他一同出門露營的姪子、姪女們負責把機器人樸素的外表變得更「蝦趴」,然後再合力研究怎樣才能讓機器人做出最完美的打水漂。
根據影片介紹,Mark Rober 首先將打水漂的變因整理出 4 項:1. 機器人的「手腕角度」,這點會影響石頭接觸水面的角度。
2. 機器人的「手臂角度」,這則會改變石頭的入射角。
3. 使用的石頭直徑。
4. 使用的石頭厚度。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湖邊撿的石頭大小不一,他們決定自行運用黏土製作打水漂用的石頭,好控制 3、4 點變因;至於使用黏土的原因?Mark Rober 提到,黏土有多種好處,密度類似石頭、在陽光下非常快乾燥成形,且落入水中後 30 分鐘就會完全融化,不留下任何痕跡。 (相關報導: 有片》太實用啦!DIY神人教你7款「自製冷氣」,材料超簡單、一開周遭立馬降10度! | 更多文章 )
Mark Rober 與他的姪子們訂定了一項實驗計畫,每次打水漂都會改變一次變因;經過一系列測試與失敗後,他們終於歸納出打水漂的完美要素,成功讓這隻有著爆笑外表的機器人,投擲黏土塊打出超過 60 次水漂,雖然不及當前世界紀錄的 91 下,仍相當讓人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