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近來負面消息連環爆,繼模範建商碧桂園債務危機、中國最大資產管理公司中植集團驚爆停止兌付後,恒大集團也在美國聲請破產保護,希望法院批准債務重組,避免資産遭到強制扣押。有學者分析,中國企業連環爆雷的原因主要還是中國經濟下行、金融市場缺乏有效監管,低迷的中國經濟恐怕難以復甦。
《華爾街日報》稱,身為全球負債最多的房地產開發商,恒大(China Evergrande Group)根據美國《破產法》第15章向紐約曼哈頓的破産法院聲請破產保護,預計需要重組的境外債務高達190億美元,其規模與難度即便放眼全球也是屈指可數。如果法院批准恒大的聲請,相關協議在美國將具有法律拘束力。

恒大曾是中國第二大房地產開發商,在貸款槓桿過高的情況下,由於現金耗盡在2021年出現債務違約。雖然恒大當時已就債務重組事宜開始進行談判,但中國房市爆雷加上政府對金融風險的整頓,導致房屋銷售情況急劇惡化。建商不但賣不掉房子(買房者開始觀望),更難以從債券市場籌措資金,資金斷鏈的情況一發不可收拾。
《紐約時報》與法新社指出,中國的房地產業從1990年代住房改革起走向繁榮,「有套房」甚至被認為是結婚的先決條件。但中國政府認為,房地產業者背負巨額債務與驚人的借貸槓桿,對中國金融體系與經濟健康構成不可接受的風險。因此中國當局希望為房市降溫,自2020年後嚴打過度借貸,限制了房地產公司籌集資金的能力,但此舉也讓負債累累的房企融資來源枯竭,因此引發了一系列違約。
《華爾街日報》稱,恒大與境外債權人的談判並不順利,去年3月銀行方面甚至凍結了本由境外債權人控制的20億美元資金。恒大的境外債權人今年初終於同意,190億美元境外債券的持有人可以選擇轉換為新的長期債券,或者承擔部分本金損失、獲得較短期債券、並且恒大旗下的物業服務與恒大新能源汽車兩家子公司股權的選擇。不過這個計畫尚需所有境外債權人投票表決,預計需要獲得四分之三支持才能通過。

根據16日公布的2022年報,恒大去年淨虧損145億美元,比起2021年的654億虧損已經有所改善,但光是這兩年的虧損相加仍讓恒大資不抵債。不過中國恒大股票已在去年3月停牌,《路透》也說,人們越來越擔心,隨著經濟成長的腳步放緩,中國房市的債務危機可能蔓延到其他領域,畢竟負債3300億美元的恒大在2021年出事之後,40%的中國房地產開發商後來也出現了一系列違約,連碧桂園本月都未能支付利息、今年上半年也出現了高達76億美元的虧損。
《華爾街日報》指出,恒大集團位於香港、英屬維爾京群島和開曼群島的三家公司的境外重組程序,有機會被正式確認生效。不過曾在北京大學經濟系執教的夏業良對《美國之音》表示,當前出狀況的中國企業無論是碧桂園還是中植系,背後都有官方勢力撐腰,「在中國目前這個金融環境下、金融政策下,這些企業連續爆雷,它反映出來的是中國的金融市場是缺乏有效監管的」。

夏業良批評,中國雖然有證監會、保監會、電監會、煤監會等監督機構,但根本沒有發揮監管的效果。當中國一連串的監管措施都宣告失敗,就不是單單一家民營企業的問題,而是整個金融體系和制度的金融政策失靈。《日本經濟新聞》指出,中國房市的嚴重衰退顯而易見,中國70個主要城市7月份就有49個的新房價格環比下降,各城市的平均價格降幅也有所擴大。
前恒大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在微博建議政府要出手幫忙碧桂園、幫忙優質民營房企。他警告若放任第一大房企碧桂園倒下,將衝擊市場信心,包括上下游60多個行業都會遭受波及,關係幾千萬人就業。中國金融學者賀江兵則認為,中國經濟約有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靠房地產來支撐,如果房企接連爆雷恐直接傷害中國經濟。英國廣播公司(BBC)則說,中國不只經濟成長放緩,還要面臨其它國家的價格上漲壓力、各國央行升息的衝擊、加上全球需求減弱,更讓中國經濟復甦帶來巨大陰影。 (相關報導: 社會動盪下的信仰潮》泰國人瘋拜這尊黑色雕像 學者:反映大眾心理不安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