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悄悄潛入,再突然惡化到讓人措手不及…奪走「時尚老佛爺」性命的殺手-胰臟癌

胰臟癌的侵襲常如忍者潛入般無聲無息,再突然讓患者狀況惡化到措手不及。(圖/ ntv7 & 八度空間華語新聞時事 @youtube)

胰臟是位在脊柱之前、胃之後的一個狹長型器官。雖然相較於肝膽腸胃,「胰臟」名氣小了許多,但胰臟可是承擔了身體內分泌外分泌的重責大任!那萬一胰臟長了癌症呢?胰臟癌的侵襲常如忍者潛入般無聲無息,再突然讓患者狀況惡化到措手不及。

(圖/照護線上)
用這張圖讓大家了解胰臟的位置,在脊柱之前、胃之後。(圖/照護線上)

胰臟兼具了內外分泌兩種功能。外分泌功能:胰臟能分泌消化液、進入小腸分解食物,這可是消化道內很重要的酵素。萬一胰臟發炎,會讓人痛不欲生。內分泌功能:分泌多種荷爾蒙,包括升糖素和胰島素,調控血糖高低,若胰島素分泌量不足,就會導致血糖過高,產生糖尿病症狀

比較常見的胰臟癌症狀

(圖/照護線上)
(圖/照護線上)

黃疸(眼白處變黃、膚色變黃)

上腹部及背部疼痛,在飯後或躺下時腹痛或背痛會更嚴重

無法解釋的體重下降

食慾下降

噁心感

疲憊感

哪些族群容易罹患胰臟癌呢?

(圖/照護線上)
(圖/照護線上)

1.有抽菸習慣是主要的危險因子,抽得愈兇,罹患胰臟癌的機會愈高,戒菸後要大約十年後才能恢復到一般人的罹病機率。

2.年紀大也算是胰臟癌的危險因子,因為通常病人是在45歲以後罹患胰臟癌的。

3.慢性胰臟炎

4.家族史:目前胰臟癌不像乳癌有個「乳癌基因」那樣,科學家並沒有找到單一的胰臟癌基因變異,但大約5-10%的患者其家族中已有人罹患胰臟癌。

5.肥胖與久坐不動

因為初期症狀不明顯,很少人在胰臟癌早期時主動就醫檢查,(常是健康檢查時意外發現的),多數患者是到症狀嚴重就醫時,才靠著電腦斷層、核磁共振、內視鏡超音波、經皮穿肝膽道攝影等方式診斷胰臟癌。有時甚至需要腹腔鏡或剖腹探查手術才能確診胰臟癌。

多數的胰臟癌起源於具外分泌功能的胰管腺體細胞,可稱為胰臟腺癌。少數的胰臟癌起源自具內分泌功能的細胞,可稱為胰臟神經內分泌瘤。蘋果公司前執行長賈伯斯罹患的是比較少見的胰臟神經內分泌瘤。

胰臟癌的分期

胰臟癌第一期:腫瘤生長局限於胰臟內部。

胰臟癌第二期:腫瘤長到胰臟外,或侵襲淋巴結。

(圖/照護線上)
(圖/照護線上)

胰臟癌第三期:腫瘤侵犯到附近重要的血管或神經。

胰臟癌第四期:腫瘤轉移到肝臟、腹膜等其他器官。先分辨能不能用手術切除,如果是第一期或第二期的胰臟癌,會有用手術完全切除的機會,第三期胰臟癌就不一定能用手術處理了 (相關報導: 明明都是肉,為何唯獨「紅肉」是大腸癌兇手?名列全球黑名單,營養師道出2大真相 更多文章

(圖/照護線上)
(圖/照護線上)

如果可以用手術切除胰臟癌,要分辨胰臟癌長的位置,位置不同,手術方式就不一樣。大概是以下三種術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