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入永續友善環境理念!雲縣開創「轉廢為能」循環經濟新模式 要把垃圾變黃金

「全移動式垃圾機械分選產製 SRF 系統」啟動,雲林縣邁向垃圾燃料化,開創「轉廢為能」循環經濟模式,為全國典範縣市。 (圖/雲林縣環境保護局提供)

為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持續推動SDG11永續城市及SDG17全球夥伴等各項目標,農業大縣雲林繼2020年引進「零廢棄資源化系統」(Z.W.S),今年進一步升級導入「全移動式垃圾機械分選產製 SRF 系統」(MMT),此套歐洲原裝垃圾機械分類系統垃圾處理效能更甚以往,每日可處理高達200公噸垃圾,能處理縣內各掩埋場的暫置垃圾與新鮮垃圾,產出高品質且穩定的「固體再生燃料(SRF)」原料,建構出完全不同的垃圾自主處理作法,開創「轉廢為能」的循環經濟新模式,提供在地企業鍋爐摻配並取代生煤使用,預計可降低燃煤用量及減少碳排量2萬3,877公噸CO2e(二氧化碳當量),從源頭達到垃圾減量,減少燃煤使用量及二氧化碳排放量,把垃圾轉為黃金,賦予廢棄物全新的價值。

發展垃圾自主處理能力 點石成金創造循環經濟

縣長張麗善表示,雲林縣是沒有焚化爐的縣市,過去家戶垃圾仍須仰賴外縣市協助處理,自從她上任後,縣府努力發展縣內垃圾自主處理能力,此次爭取到中央補助,添購歐洲「全移動式垃圾機械分選系統」新設備,以歐洲最新的垃圾處理思維解決縣內垃圾問題,移動式設備可有效處理縣內各掩埋場的暫置及新鮮垃圾,減少各鄉鎮市垃圾堆積風險與壓力。

「全移動式垃圾機械分選產製 SRF 系統」每天可處理200噸垃圾。(圖/雲林縣政府提供)
「全移動式垃圾機械分選產製 SRF 系統」每天可處理200噸垃圾。(圖/雲林縣政府提供)
雲林縣長張麗善視察「全移動式垃圾機械分選產製 SRF 系統」。(圖/雲林縣政府提供)
雲林縣長張麗善視察「全移動式垃圾機械分選產製 SRF 系統」。(圖/雲林縣政府提供)

把廢棄物點石成金,雲林縣原有的ZWS系統,可把垃圾經過粗破碎、細破碎及篩分後變成RDF燃料棒,投入企業再生能源使用。而「全移動式垃圾機械分選產製SRF系統」的產製效率更高,可依照不同需求進行組合處理的大型家具、彈簧床及大型沙發,甚至可燃性的巨大廢棄物,都能透過系統產製出SRF,再以工業用打包設備的金屬履帶擠壓方式包裝,便於運輸及保存。以每天投入100噸垃圾計算,全移動式垃圾機械分選系統可產製出50到60噸SRF,加上委外專業廠商代操之細篩分設備,可更精進固體再生燃料(SRF)的品質。以斗南垃圾掩埋場為例,1.2萬噸的垃圾約半年即可去化,從垃圾製成的SRF則可取代六輕部分生煤燃燒,減少碳排與空氣污染物排放,打造雲林成為綠色城市新典範,同時,為全國唯一成為「轉廢為能」循環經濟典範。

雲林縣將啟動「全移動式垃圾機械分選系統」,讓縣內廢棄物能源化全面升級。(圖/雲林縣政府提供)
雲林縣將啟動「全移動式垃圾機械分選系統」,讓縣內廢棄物能源化全面升級。(圖/雲林縣政府提供)

縣長張麗善表示,雲林縣是沒有焚化爐的縣市,過去家戶垃圾仍須仰賴外縣市協助處理,自從她上任後,縣府努力發展縣內垃圾自主處理能力,此次爭取到中央補助,添購歐洲「全移動式垃圾機械分選系統」新設備,以歐洲最新的垃圾處理思維解決縣內垃圾問題,移動式設備可有效處理縣內各掩埋場的暫置及新鮮垃圾,減少各鄉鎮市垃圾堆積風險與壓力。 (相關報導: 別再說雲林很無聊! 2023雲林國際街舞大賽等你一起來「杯偷」 更多文章

同時間,張麗善縣長率縣府團隊積極推動焚化再生粒料去化,現階段已普遍使用於公共工程中,主要摻扮於低強度高流動性回填材料(CLSM),作為路底回填,且為確保安全性,環保局與工程單位都設定嚴謹的使用方式,必須符合國家規範,最後也會有長期環境監測;另為與國際技術交流,張麗善縣長更率團隊至新加坡REMEX再利用處理廠 (Remex Minerals Singapore Pte. Ltd.) 進行參訪交流,瞭解其處理過程及應用方式,邁向2030本縣全循環之目標。

雲縣府團隊觀摩星國底渣再利用處理方式並進行技術交流。(圖/雲林縣政府提供)
雲縣府團隊觀摩星國底渣再利用處理方式並進行技術交流。(圖/雲林縣政府提供)
新加坡REMEX再利用處理廠。(圖/雲林縣政府提供)
新加坡REMEX再利用處理廠。(圖/雲林縣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