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祚來專欄:誰在禍害習近平?

2018年,馬克思(Karl Marx)200年誕辰,中國舉行紀念大會,習近平致詞(AP)

人民日報7月10日頭版頭條沒有出現習近平的大幅照片與新聞,這是中共新文革造勢運動以來,習近平第一次「休息」,當然,第一版上還是有與習近平的相關新聞內容,晉江經驗,就是對習曾經工作過的地方政績進行宣傳。沒有被頭條報導,並配習的大幅形象畫面,人們似乎有些不「適應」,也有人因此推測,極度的個人宣傳與崇拜,在中共體制內已是引發朝野共憤,習近平個人或其核心團隊已意識到問題嚴重性,在上海董瓊瑤潑墨事件發生後,立即開始「整各地出現的巨幅習畫像,以免頻繁出現被潑墨,造成對習本人的負面影響。而自媒體上出現一則中國社會科學院已傳達中央最高指示精神,要對習的宣傳不要自作主張,一切聽中央的安排。

對習近平的文革鬧劇式宣傳與課題研究,會不會真正的被遏止,還有待觀察,但習中央與習本人對新核心的定位,卻在重要會議中被一再強調,就是中央必須定於一尊,習近平作為中央核心,擁有最終拍板權。而獨尊者的重大決策引發一系列重大失誤,又由誰來承擔責任呢,如何追究最高領導人的重大失誤甚至追究其罪惡呢?

文革之時與文革之後,沒有這種追究機制,現在仍然如此,海內外出現負面聲音之時,中共只能通過自己能夠控制的海外媒體,為習開脫責任。還是古代模式:皇帝是好的,需要清君側。或者皇帝是青天,中下層官員執行出現偏差,需要令人禁止或者提升執行力。

五年來,第一次人民日報頭版沒出現習近平的照片。
五年來,第一次人民日報頭版沒出現習近平的照片。

一、有媒體為習近平脫責

美國建立與臺灣准外交關係,提升對臺灣的保衛規格,派遣軍艦巡視臺灣海峽,這些強烈的動作,都被視為對習近平放棄韜光養晦的基本國策的嚴重應對。當習近平在體制內受到責難之時,多維新聞網最近發表一篇文章,被廣泛轉載: 「習近平從沒有放棄韜光養晦政策,他十分明白中美之間的差距,他根據中國發展的現實情況提出了太平洋容納中美論和一帶一路倡議,前者是希望美國明白中國無疑威脅美國在亞太的地位,而後者更多著眼於解決中國國內產能過剩,為中國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但在具體操作中,中國政府內部相當一部分官員以及一些中共黨媒曲解了中央的戰略意圖。」

習當政之後,一些重大的國策,不可能沒有經過習近平本人同意,譬如劃定東海航空識別區,強化在南海建島,對臺灣國際空間的進逼,軍艦與飛機在台海製造事端,中共軍方高官對臺灣的公然恫嚇(有軍官公然揚言:如果美國在臺灣部署薩德,就是解放軍解放臺灣之時)。習本人對內的亮劍,氣勢如虹,對外的秀肌肉,一樣聲勢浩大。而今,經濟與軍事上遭遇西方國家全面圍剿,日子變得艱難,衝突日益嚴重,體制內的反對聲音也使他感受到巨大的壓力,此時,通過香港與海外媒體放風,一是釋放某種軟化的態度,承認中共現在不具備與國際社會挑戰的實力,還要保持隱忍的國策;二是重新積聚力量,與文明世界打一場持久戰,我們看到,中共持久戰的組織準備已做好,就是讓最高領導人擁有終身制的特權,而這種特權,只有戰爭狀態才是必要的。 (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美中貿易戰,是要讓中國硬著路,回家吃自己 更多文章

具體到在國際國內産生巨大影響的「709律師案」,如此公然破壞依法治國理念,難道僅僅以有關部門執法走樣就可以規避責任嗎?員警、國保與司法部門聯手做局,通過打擊鋒銳律師事務所,來對整個律師界製造恐懼,使公安與司法部門可以一手遮天,習近平明知這種官僚圈套對依法治國將產生巨大危害,聽之任之,根本原因在於,習不得不與這些反法治的力量形成共同體,党國利益必須高於法律公平正義。所以,一些產生惡劣國際影響的事態,看起來是官僚政制的痼疾,實則是最高領導人短視,為眼前的一已穩定,而犧牲法治與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