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MeToo時代》好萊塢文化大變革 女性電影工作人員嶄露頭角

#MeToo運動後,好萊塢的文化正在改變(BBC中文網)

單從數字來看,好萊塢確實在變,觸及靈魂、徐緩而持久、勢不可擋的那種文化變革。

英國資深女影星海倫·米倫女爵說:「確信無疑,整個行業的文化正在發生變化。」

放在去年轟轟烈烈展開的#奧斯卡太白( #OscarsSoWhite )和#我也是( #MeToo)運動大背景下,好萊塢是在自我更新,推進多元化。

最新數據顯示,負責每年舉辦奧斯卡獎評選活動的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AMPAS)2018年還要擴大投票成員陣容,928名藝術家和業者獲邀加入,其中近一半是女性,超過三分之一是少數族裔,來自59個國家。

AMPAS是非營利機構,由電影界專業人士和藝術家組成,主要活動包括舉辦年度奧斯卡獎評選和頒獎儀式,所遇會員有權參加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最佳紀錄片、最佳紀錄短片獎和最佳動畫長片獎的最終表決。

成員資格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著話語權。

之前,AMPAS院長埃薩克斯(Cheryl Isaacs)2016年承諾到2020年實現女性和少數族裔會員人數翻一番,比例達到50%,跟男性白人成員平分天下。

那一年奧斯卡成員總數6241人,白人佔92%,男性佔75%。

《紐約時報》說,今年的擴容是小金人像誕生以來規模最大、最多元化的一次。如果發出的邀請被盡數接受,那麼奧斯卡投票成員陣容將達到創紀錄的9300人,女性增至31%,少數族裔增至16%。

2017年奧斯卡新增成員774名,來自57國,華裔面孔多了不少,包括梁朝偉、劉嘉玲、張曼玉、范冰冰、溫明娜、馮小剛、姜文、甄子丹、陳可辛、嚴歌苓、婁燁、許鞍華、杜琪峰、趙小丁、顧長寧等。

他們分別加入了學院17個部門裏的導演、編劇、演員、攝影、音效等相應的部門。

今年受到邀請的藝術家和產業行政人員中包括法國和墨西哥的女性攝影師,還有英國小說作家J K 羅琳。

娜塔莉·波特曼、艾瑪·斯通和凱特·布蘭切特
多名美國女演員,包括娜塔莉·波特曼、艾瑪·史東和凱特·布蘭琪特均支持「時間到了」打擊性騷擾運動
男影星布拉德利·維特福德戴著"時間到了"(time's up)別針出席導演公會獎頒獎儀式,支持好萊塢女性平權運動。
男影星布拉德利·維特福德戴著「時間到了」(time's up)別針出席導演公會獎頒獎儀式,支持好萊塢女性平權運動。

2016年電影製片人瑞塔·威爾森(Rita Wilson)一條推特#OscarsSoWhite (#奧斯卡太白)觸發比佛利山「地震」。

2017年的#MeToo(#我也是)匯入推動多元化的浪潮。從哈維·韋恩斯坦性侵醜聞曝光開始,反性侵、反性騷擾、反濫權勢頭擴展到全世界。

影視圈的潛規則、選角時的「面試沙發」和各種有形無形的性別歧視亞文化浮出水面,也成為好萊塢女性爭取平權的切入點。

女編劇、女導演一時間成了搶手香餑餑。

背後的邏輯很簡單:用更多女導演、女編劇、女攝影師、女製片,就能解決性侵女演員問題。

不過,在一片反性侵的呼嘯聲中,鮮有同性戀者的類似遭遇和男性遭受性侵的案例,如果不是很少發生,就是很少被觸及。

聲音較弱但仍不時可以聽到的抱怨,主要是反向歧視,即白人男性在平權運動中變成了弱勢群體。

聽眾較多的另一個較微弱的聲音來自女界和影視界對#MeToo運動的反彈,認為黑白對立、橫掃一切的簡單粗獷很可能破壞一大片,尤其傷及男女交流中的微妙、意會、含蓄之美。

不過,這些不滿、疑慮一時都湮沒在滔滔大勢中。 (相關報導: #MeToo運動席捲全球 中國女權媒體「女權之聲」卻慘遭噤聲 更多文章

聲援女導演團體,Film Fatales 成員的工作午餐
聲援女導演團體,Film Fatales 成員的工作午餐

一個女導演聲援團體(Film Fatales)的創辦人麗婭·梅耶霍夫觀點明確:「性侵問題的根子在就業的不平等。很顯然,如果當權者都是身強力壯的直男,一個副作用就是電影拍攝外景地和世界各地發生的性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