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許願池的希臘少女

「過去十年網絡科技高速發展,人們又可以繞過中介,直接進行交易了,所以共享經濟的本質是去中介化或者去中心化。」(資料照,Airbnb)

讓上帝歸上帝,凱撒歸凱撒,讓共享經濟維持沒有契約的彈性吧

共享經濟一直有一個缺陷,尤其是共享勞務方面,因為是零工狀態,有時間就勞務,所以很難有契約的保障,因為你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如此不確定性,很難讓公司想要用契約勞雇關係保障。

但這個缺陷的可能答案,我這幾天終於找到了。

透過橫向思考,以及一個希臘少女的故事。

橫向思考也就是一個密室裡,一個男人如何自己上吊,其實他是站上了冰塊之類的海龜湯。

共享式零工勞務讓這些勞動者沒有保障是事實,我一直以為它是個難以抹滅的缺點,直到這個故事,我才覺得如此彈性反而是救了許多人。

根據作者Nathan Heller在紐約客的投稿,內容藉由朋友心得翻譯提及,

「大工業化時代到來之後,分工越來越細,效率提高了,但產生了中間環節,生產者不再直接接觸消費者,需要中介。要租房,就要找房產中介,不然不知道什麼地方有房源。但過去十年網絡科技高速發展,人們又可以繞過中介,直接進行交易了,所以共享經濟的本質是去中介化或者去中心化。它幫助人們回到了大工業時代之前那種人與人之間最原始的狀態,進行去中介化的交易,這完全是科技進步帶來的成果。」

「共享經濟的『受害者』是社會最底層的勞動者,比如酒店業的底層員工。首先,用Airbnb多了,酒店的入住率就低了,酒店生意不好會考慮裁員,底層員工可能失去工作。其次,酒店業的底層員工,比如做酒店打掃的人,有些英文不好,沒辦法使用網絡平台來參與共享經濟,等於他們的工作被中等社會收入群體佔了。所以文章認為,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共享經濟帶來的是社會財富分布的更加不公。」

這點或許有可能,但希臘少女的故事可能提供另一個觀點,53歲的希臘少女,Suziana,臃腫的身材拖著兩個大行李箱,我才剛送她去完車站,我回想她跟我說的故事。

她來英國找工作,有了六年的長期老人照護經驗。

她老公,六年前死了,因為腦血管破裂,他們沒有小孩,據她戲謔地說,是希臘政府的撙節政策,從各個方面向升斗小民搶錢,他老公在繳各種稅時氣到中風。

「他沒有留任何東西給你嗎?」

「有,一大堆負債。」

「沒有遺產?」

「有,兩棟房子。」

「那妳幹嘛要來英國找工作?」

「沒有錢,每個月要繳兩百歐元的稅。」

「那你怎麼不把房子賣了?」

「希臘的政府有一個很白癡的法律,如果你沒有小孩的話,我老公的財產如果販賣,要跟他兄弟姊妹平分,或者是姪子姪女,所以如果我把房子賣了,要和四個小孩平分,只因為他們叫我老公一聲叔叔。」

「我現在叫你老公叔叔還來得及嗎?」

「這好奇怪,你來這裡努力工作,然後養兩棟在希臘沒人住的房子。」

「為何妳有兩棟漂亮的房子還在海邊,不把它做成Airbnb?」

「跟我說說Airbnb是什麼?」

「我在倫敦還有六次的面試,如果真的找不到工作,我就聽你的回去做Aribnb。」

就正式因為這些契約的勞雇保障,讓她一整個大熱天在這團團轉地面試。 (相關報導: 到底什麼是共享經濟?─《我真的不是潑冷水》選摘(1) 更多文章

因為一旦公司請你,他就對你有契約,就對你有責任,相對地,也就更不願意輕易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