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這個世界留給日本最後的巨型市場。」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前會長奧田碩二○○六年如此形容印度的無比潛力;新南向政策主要推手、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也喜歡引用奧田碩此言,鼓勵台商及早搶進印度市場。
台商進入印度市場三大挑戰
不過,○五年即前進印度的欣陸投控董事長殷琪,近日接受《天下雜誌》專訪,卻表示大陸工程不再承接印度新案,要逐步退出印度市場,無異是對政府熱中經營的「印度熱」澆了冷水。《新新聞》為此專訪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他強調不便具體評論個案,但充分尊重並理解殷琪的意見。針對殷琪提出在印度面臨「官僚體系非常緩慢、複雜,效率低落」、「地方貪汙」及「當地專業經驗與人才不足,外派又很少人願意待在印度」等三大挑戰,黃志芳說明,台商進入印度市場的確可能要面臨這三項挑戰,不過前兩項問題並非印度獨有;他也指出,如今相較十餘年前布局印度,客觀情勢上已有不同,每個個案遭遇種種條件不同。至於專業人才不足,黃志芳坦言,相較大量日、韓商,目前印度台商僅一百多家,尚未形成生活、居住圈,不易吸引人才長期駐留,確實是貿協要努力的目標,喚醒大家重視印度市場。黃志芳也有感台灣商界仍對印度存有不少刻板印象,因而裹足不前,特別在專訪中解釋「新舊印度有何不同」。他說,印度前幾任領導人不如現任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有堅定改革意志,過去印度國民大會黨長期執政,執政績效欠佳,但一四年就任總理、隸屬印度人民黨的莫迪搞經濟出生,曾任古吉拉特邦(Gujarat)州長十一年,將古邦建設為印度經濟發展的模範邦。
現任總理莫迪有堅定的改革意志
「很多外資、跨國企業考量是否投資印度,主要是看印度政府有沒有推動經濟現代化的決心。」黃志芳表示,莫迪一六年底廢大鈔,當時他就在印度,第一線感受輿論對莫迪的攻擊,因為對印度經濟仍有一定衝擊,但隔年三月人民黨在地方選舉仍大獲全勝。印度朋友對黃志芳說,關鍵是年輕人非常支持莫迪,「他們認為這個國家要現代化,就必須要總理的鐵腕,廢大鈔是為了經濟制度化。」黃志芳說。又如去年七月莫迪成功推動消費稅(GST)改革,統一印度各邦稅制,更有利外資在印節支、經商、物流。黃志芳表示,消費稅實施前,他在印度坐車經過兩邦交界,一台十二人小巴,須繳約一五○○元新台幣過路費,消費稅實施後不必再繳。黃志芳說,莫迪具備強烈企圖心,盡快讓印度現代化,也積極改善鐵公路、水電等基礎建設,致使近年外資投資印度增加。印度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從一二年五.四六%逐步攀升,一五年至一八年平均七%以上,足見爆發力;二五年印度的GDP將達到五兆美元,達十四億人口,有九億網路使用者,對新住宅需求一億一千萬戶,需要十五億行動裝置,有五.五億中產階級人口的消費能力。
以「國家首席推銷員」自許
「來實際走走,你會發現印度的不一樣。」黃志芳說。至於具體如何搶進印度市場,他與貿協企業高階主管實戰班分享日本大金冷氣前進印度市場的故事。大金十年前搶進印度市場,在家用冷氣市占率逐漸從一%提升至一七%,「連大金走高單價,都能跟對價格很敏感的印度市場相容,為什麼有這麼多優勢產業、隱形冠軍的台灣不行?」黃志芳說道。黃志芳認為,到海外布局印度有三要件:一是市場一定要對,二是團隊要強,三是要有膽識。他說,印度一定是對的市場,但最重要的是要有膽識,否則連第一步都跨不出去,貿協則會盡力協助企業找好的團隊。黃志芳以「國家首席推銷員」自許,持續到新南向國家各產業界敲門,目前已幫台商牽線印度石化業、電動車產業,並積極接觸通路產業。他強調,以貿協董事長的高度,各國產業會派高層會見,也更容易敲開門,「我都跟對方說,我背後是整個台灣產業,對方需要什麼,我都能協助找到適合的合作對象。」黃志芳說。 (相關報導: 中印成21世紀霸主?前新加坡駐聯合國大使馬凱碩:未來是亞洲人的世紀 | 更多文章 )
中小企業赴印發展,貿協要當靠山
因應中小企業資源較不足,黃志芳則鼓勵台商多利用貿協駐印度四個辦事處提供的諮詢、展示、辦公場地,及每月負擔一萬元,就可聘請印度籍行銷專員。他也提到,貿協已在孟買辦事處培訓學習商用華語的印度商務人士,未來將擴及其他三個辦事處,逐步建立可供台商運用的人才庫。黃志芳也不忘再次分享在印攻城掠地的康揚輔具故事鼓勵台商:有basic(基底)、logic(邏輯),就能成就magic(奇蹟)。➤更多內容請看新新聞 ➤加新新聞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