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本益比拉到16倍,下半年能繼續漲?訂單、獲利沒跟上,摩根投信中性看待

摩根資產管理亞太區首席市場策略師許長泰(Tai Hui)。(林彥呈攝)

台股今年以來漲約20%表現亮眼,時序轉入下半年,這股漲勢還能持續嗎?摩根投信對此中性看待,主要是因為訂單還沒明顯復甦,台股本益比拉高到16倍水準,企業獲利卻未跟上,「不是說要立刻賣,但比起亞洲市場,台灣復甦並不是那麼漂亮。」

摩根投信昨(19)日舉行第3季市場展望記者會,摩根資產管理亞太區首席市場策略師許長泰(Tai Hui)預期美國聯準會(Fed)將於下週再度升息,甚至9月也不排除升息可能性。

雖然利率頂峰近在眼前,但從投資的角度來看,歷經這波猛烈升息周期,美國經濟還未明顯降溫,並不代表緊縮力度不夠,而是因為貨幣政策會有大約半年至一年的遞延效應,對於經濟的影響將於下半年或明年逐漸顯現,一旦過度收緊政策,恐會衝擊經濟表現。

資料來源:摩根投信
資料來源:摩根投信

選前利多 可望助攻台股

針對台股後市,許長泰認為訂單還未明顯復甦,必須等到歐美、中國經濟復甦比較明顯,才能幫助台灣、南韓這些以科技產業為主的經濟體表現,對於台股中性看待。

摩根資產管理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Agnes Lin)也說,台股本益比已經從13倍拉到16倍,企業獲利卻未跟上,下半年可以留意大選因素,按照過往經驗,選前都會有些利多政策助攻股市。

林雅慧表示,統計過去七次大選,台股有四次在選前半年上漲,其餘下跌年度都和外在政經環境有關,例如美國次貸風暴、中國股匯市改革等,她建議投資人目前可將部分資金留在台股,另一部分布局全球低估值區域。

全球股市驚驚漲 下半年還有戲?

摩根投信指出,在歷經上半年的明顯反彈之後,全球股市直到7月仍然處於「驚驚漲」的狀態,其中又以具備AI概念的科技股為這一波行情的領頭羊。

雖然從今年第一季末起,科技股的獲利預期就已擺脫谷底帶動行情反彈,但在美國經濟過熱與中國復甦不如預期的干擾下,近期市場又再度出現衰退雜音。

有鑑於以科技股為主的成長股在上半年明顯領先,摩根投信建議下半年可考慮多元配置高股息股票與具備較高收益率的優質債券,藉此因應潛在的衰退風險。

美國經濟「喜中有憂」

許長泰分析,消費是美國經濟成長的主要動能,先前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無論是非農就業人數或是薪資成長率,美國的表現都比市場預期中要來得更優異,但這也顯示美國經濟近期並無陷入衰退隱憂,可能會使聯準會被迫在7月再度升息。

另外,雖然薪資成長增加,但民眾的實質消費支出成長率卻明顯落後給實質薪資成長率,可見美國消費者現在並沒有因為收入增加就積極擴大消費。

許長泰表示,不只美國民眾並未積極消費,中國民眾在消費上也出現類似的情況。從今年初期解封之後,民眾的消費信心雖有成長,但強度明顯不足,民營企業與國營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也呈現下滑狀態,這也使得就業市場出現停滯,導致年輕人失業率不斷攀升。 (相關報導: 一樣是永續投資,台灣人的想法卻與眾不同!最新調查揭露投資人最關注的ESG議題 更多文章

由此可見,美中兩國的經濟復甦都出現了後繼乏力的狀態,在此情況下,金融市場自然就出現分歧,以科技股為主的成長型股票,在今年上半年的漲幅就明顯領先價值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