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地產開發商恒大(Evergrande)17日提交2021與2022年的財務報告,這兩年(2021為6862.2億、2022為1258.1億),寫下中國企業史上最慘虧損紀錄。作為全球負債最高的房地產公司,恒大的總負債金額已突破2.4兆人民幣,英國《金融時報》稱「中國的房地產危機仍在持續」。
恒大在2021年底因美元債違約震驚全球,目前仍處在漫長的債務重組過程中。
《金融時報》與《日本經濟新聞》稱,1996年創建的恒大在控制成本、滿足中產階層購屋需求的情況下,在2010年代成為世界頂級房地産企業,創辦人許家印也成為中國代表性企業家和富豪。但中國政府在2020年試圖控制房地產的盲目發展,央行對房地産行業提出財務「三道紅線」、加強監管與限制舉債經營,身為全球槓桿最高的開發商恒大很快陷入困境、甚至爆出美元債違約,中國的房地產開發商也出現一波違約潮,中國許多建築工地甚至陷入停滯。
恒大自從深陷財務危機以來,鮮少公開披露資訊、與債權人的討論也非常不透明。恒大17日終於發布拖延已久的財報,外界才首次得以窺見該公司的嚴重困境。香港私募股權公司開源資本(Kaiyuan Capital)首席投資官陸修泉(Brock Silvers)表示:「這次恒大公佈業績,似乎表明管理層與監管機構終於接受房地產市場短期不會恢復的現實。」

財報數據顯示,恒大2021年底驚爆違約後,兩年來的負債金額不減反增。《金融時報》稱,這表明恒大、政府與投資人在處理房地產困境時所面臨的困難,尤其房地產暨相關行業佔中國經濟活動上看30%。中國媒體將房地產稱為中國經濟的支柱行業,更是過去20年經濟成長的火車頭之一,但如今火車頭動力不再,也讓中國在後疫情時代的經濟復甦遭遇困難。
陸修泉對《金融時報》表示,恒大財報說明該公司的商業模式已無法支撐現有債務,中國政府對房地產的紓困勢在必行。然而北京直到目前尚未接受現實,這場紓困無論在政治或經濟上都將造成痛苦。Lucror Analytics亞洲主管麥格雷戈(Charles McGregor)也說,從恒大財報看不出該集團在債務重組後,有機會能恢復正常運營的跡象。

恒大此時發布財報還有另一個原因,恒大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從去年3月以來停牌至今,需補上2021與2022年的財報才能復牌。若連續停牌18個月,恒大將面臨被摘牌的風險。《日本經濟新聞》稱,不僅恒大難從困境中脫身,房地産的整體不景氣也成為中國經濟的重擔。尤其中國正面臨人口減少與就業不穩定等挑戰,國民的購房意願也正在減退,政府若應對不當,難保不會出現日本式的通貨緊縮。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潘功勝:身負引導人民幣渡劫重任的中國央行新掌舵人 | 更多文章 )
不過恒大也對連年的鉅額虧損與債務擴大作出解釋,包括帳面資產價值降低、退還土地、投資損失與借貸成本提高等等。不過恒大的驚人負債已經超過2.4兆人民幣,這個數額比起許多國家的年度歲收或預算都還要高出一截。根據中國媒體報導,截至2022年底,恒大持有資產總值1.8兆元,顯然已資不抵債,恒大手上的現金或現金等值物僅剩43.34億元。恒大在2023年3月宣布「海外債務重組計劃」,但但公司繼續掙扎完成開發的項目和償付供應商及貸款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