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新內閣難產,再次舉行大選已勢在必行,且國內民粹主義興起,可預見大選極有可能演變成一場脫歐公投,投資人的擔憂將引爆歐元區新一波經濟災難,衝擊全球股市。義大利此次政局不穩甚至可能走向脫歐,對義大利、歐元區、歐盟,甚至是全世界又有什麼影響?以下6個QA讓你一次看懂!
Q.義大利政局危機怎麼發生的?
義大利總統馬塔雷拉(Sergio Mattarella)否決疑歐派經濟學家薩沃那(Paolo Savona)出任財政部長,準總理孔蒂(Giuseppe Conte)還沒上任就黯然提出辭呈、放棄籌組新政府,國家陷入政治僵局。馬塔雷拉28日已任命國際貨幣基金(IMF)前經濟學家柯塔雷利擔任過渡時期總理,但柯塔雷利組織內閣獲國會同意的機會不高。
重新舉行大選已勢在必行,然而義國兩大疑歐派政黨:民粹政黨「五星運動黨」(Five Star Movement)與「聯盟黨」(The League)在3月國會大選中拿下過半席次,這意味著,民粹疑歐派的政黨若下次大選獲得更多席位,義大利最終仍可能走向脫歐。儘管這兩黨現在都宣稱暫時不考慮退出歐盟,但民粹政治人物早已帶起國內的脫歐聲浪。換言之,新的大選實質上將成為義大利的退歐公投。

Q.義大利人為何不滿歐元?
義大利自2002年使用歐元為國家通用貨幣以來,國內對於歐元的辯論始終存在。反歐元人士抱怨,歐元導致國家消費力下降;該國民粹大黨「五星運動黨」與「聯盟黨」則認為歐元貨幣政策僅有利於德國等工業強國,讓義大利等經濟體質較差之成員國喪失「貨幣自主權」,無法以貨幣貶值的方式來提振出口與觀光利益。
在加入歐元區之前,義大利通用貨幣為里拉(lira),政府可自行依經濟政策調整匯率,若匯率調降,則義大利國內商品的出口競爭力將提升,促進經濟擴張。但在歐元區體制下,所有成員國都無法自行控制匯率,由歐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調控。貨幣自主權的爭議在義大利今年3月的大選中,成為該國內最激烈的分歧之一。
Q.義大利人為何不滿歐盟?
研究機構「Smith's Research and Gradings」首席經濟學家麥唐諾(Scott B. MacDonald)在《國家利益》(NationalInterest)雜誌撰文指出,很多義大利人將政府採取撙節政策、高失業率等經濟問題歸因於歐盟的貨幣政策,此外該國近來也對於是否接納移民產生社會分歧,許多義國人民認為歐盟沒有什麼幫助。民粹政黨「聯盟黨」主張遣返移民,仍在3月的大選中獲得17.37%票數。 (相關報導: 義大利政局打噴嚏,全球股市重感冒!投資人擔憂義國重新大選變成「脫歐公投」 | 更多文章 )
經濟與失業率始終是義大利的痛處,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義大利經濟始終無明顯起色,失業率高達11%,25歲以下年輕人甚至近3分之1失業,被迫遠走他鄉謀生。在義國輿論中,來自非洲與地中海的移民成為犯罪及經濟不景氣的代罪羔羊。美國普優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民調指出,2017年義大利人對歐盟的支持度降至57%,而德國、荷蘭、西班牙、法國甚至英國等國家的支持率則是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