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文學獎」是文學界重頭獻,今年分為小說、散文、現代詩、古典詩、舞台劇本及文學年金獎助計畫等6項,加上第18屆文學年金最終得主,總計頒發23個獎項。其中,來自香港的李藝明以〈新公園故蹟詠懷四首〉蟬聯古典詩首獎,游書珣則一舉奪下散文及現代詩兩項優等獎,最大獎項、年金類得主為新銳作家廖宣惠《飛羽集》奪得。
台北文學獎首獎名單從新秀到前輩都有,散文類得主洪于珺作品〈老派少女購物路線〉描寫大稻埕、迪化街、永樂市場等老台北經典路線,首次投稿即獲選;小說類首獎則由李奕樵〈鴿之舞〉奪下,將醫學倫理議題推衍至人與動物之間。
文學年金獎助計畫則由瞇《滌這個不正常的人》及李屏瑤《同志百工圖》 入圍,關注「啃老族」、同志族群,另外年金類得主由新銳作家廖宣惠的《飛羽集》奪得最終決審獎項。
台北文學獎散文組首獎得主、35歲的洪于珺,作品〈老派少女購物路線〉以自身經驗描寫「老派少女」外婆、母親與自己在大稻埕、迪化街、永樂市場等老台北購物聖地的種種舊時回憶,以文字譜出覓食圖。她說:「台北就是我的家鄉,它給我養分,因為這次創作使我有機會探究自己與台北這座城市的淵源與連結。」
古典詩類首獎李藝明來自香港,去年即獲古典詩類首獎,今年再度蟬聯。作品〈新公園故蹟詠懷四首〉帶領讀者重遊台北市新公園,先泛詠日治時期幾處主要遺跡,其餘三首,則分詠先賢庭閣、二二八紀念碑、福德宮。
台北市文化局局長鍾永豐表示,台北文學獎是具有高度專業的獎項,成為華文世界的獎項且受各界擁護。台北文學獎當初是在政府與民間齊力推動下誕生,多年來作家及文化人紛紛帶著多樣的美學與見解,投入台北文學獎的討論與籌備。而今邁入二十歲的台北文學獎,成年之後,才是開始。
作家簡媜表示,這屆的城市書寫吹起懷舊風,參賽者將城市發展史與個人生活經驗緊扣並行,寫出台北城的獨特風華,其中以〈老派少女購物路線〉表現最為亮眼。
第20屆台北文學獎得獎名單
一、競賽類
1、 小說組
首 獎 李奕樵 〈鴿之舞〉
評審獎 游善鈞 〈少女斜巷〉
優等獎 許淳涵 〈小夜班〉
優等獎 李得魚(本名:李翠卿) 〈靈鳥〉
2、 散文組
首 獎 洪愛珠(本名:洪于珺) 〈老派少女購物路線〉
評審獎 蔡宗佑 〈蜃樓〉
優等獎 熊瑞英 〈包餃子〉
優等獎 游書珣 〈白河〉
3、 現代詩組
首 獎 ㄩㄐ(本名:黃昱嘉) 〈遷徙〉
評審獎 李蘋芬 〈週間許願〉
優等獎 羽弦(本名:林宗翰) 〈城市搬家工人獨白〉
優等獎 游書珣 〈早安,早安〉
4、 古典詩組
首 獎 李藝明 〈新公園故蹟詠懷四首〉
評審獎 彼岸花(本名:林宸帆) 〈重到紅樓〉
優等獎 風雲(本名:吳俊男) 〈憶台北故居四首並序〉
優等獎 林勇志 〈台北四事〉
5、 舞台劇劇本組
首 獎 美丁(本名:丁啟文) 〈他們等待的那位果陀〉
評審獎 清(本名:蔡旻澔) 〈無搖滾〉
優等獎 陳建成 〈在世紀末不可能發生的事〉
優等獎 李沐恩 〈公寓〉
二、年金類
「台北文學年金」獎助計畫(入圍二名,從缺一名):
入 圍 瞇(本名:廖怡君) 《滌這個不正常的人》
入 圍 李屏瑤 《同志百工圖》
第18屆台北文學獎 台北文學年金獎助計畫第二階段決審
得 主
伊絲塔(本名:廖宣惠)
《飛羽集》 (相關報導: 新新聞》台灣囝仔東山彰良 連奪日本三大文學獎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