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只能自欺欺人和殘民以逞,蔡政府才是「不安與缺乏自信」

布吉納法索於5月24日晚間7點半宣布與我國斷交,總統蔡英文緊急召開記者會。(資料照,取自蔡英文臉書直播)

近日非洲友邦布吉納法索宣布與我國終止邦交關係,對此,蔡英文總統的解釋是,這「充分顯示出中國的不安與缺乏自信」,蔡總統表示「而這樣的不安與缺乏自信是來自於這段時間以來,台灣與美國等理念相近的國家,在經濟與安全層面上有更多地實質關係進展」,她更強調「這已經挑戰台灣社會的底線,我們不會再忍讓」。據報導,陸委會隨後表示「要對陸方各級政府官員及相關人士來台嚴格審查,防範中共藉機在台統戰分化、擾亂社會安定」。

無獨有偶,日前針對有不少明星高中的優秀學生申請到大陸讀書一事,據報導,調查局來電「關切」了幾位高中校長,因而引發爭議。這兩件事看似不相干,但如果放在一起看,其實正顯示了蔡英文政府面對中共時的「不安與缺乏自信」,以及執政的整體困境。

事實上,中共對於兩岸關係和台灣外交空間的底線是很清楚的,他們和過去的馬政府在「外交休兵」方面也有一定的默契。然而,民進黨在選前就批評「外交休兵」是「外交休克」,認為這種默契是所謂的「親中賣台」。蔡英文總統上台之後,從「川蔡通話」、台灣旅行法,到美國軍艦停泊高雄港和美軍陸戰隊駐守AIT的討論,都是在挑戰中共的底線。蔡政府自己心理應該有底,這樣的言行遲早會遭到反制,包括失去數個邦交國。問題的關鍵是,面對這樣的情況,蔡政府是否能夠有效應對?

蔡英文總統2日與美國總統當選人唐納川普(Donald J. Trump)通話(總統府)
總統蔡英文與美國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J. Trump)通話。(資料照,取自總統府)

蔡政府的應對之道就是自欺欺人和殘民以逞

蔡政府的應對之道,首先就是陸委會要「嚴格審查大陸各級官員和相關人士」來台。然而,這算是什麼反制行動?到底誰會受傷的比較重? 有在大學從事行政工作的人就會知道,蔡英文上台之後,大陸學者來台進行學術交流的申請程序變得更加複雜,審查也更加嚴格。無論是行政人員,還是雙方的學者,皆有人感到不便與無奈。以此類推,陸委會認為是報復性的政策,但產生的行政成本其實是台灣本地的接洽單位以及願意和台灣交流的大陸友台人士在承擔,對中共政府幾乎毫無影響,甚至還引起自己人的反感。

既然兩岸交流變得如此麻煩,台灣的高等教育環境又因「拔管案」而每況愈下,為了求生存,台灣的教授乾脆到對岸任教,台灣的高中生想到對岸讀書,是自然不過的事。然而,蔡政府卻是讓陸委會發一紙公文,要求「我國現職公私立專任教師,不得應聘赴中國大陸任教」,以及後來調查局「關切」高中校長。美國前總統羅斯福曾提出只要是身為人都應該享有的四項基本自由,分別是宗教和言論自由,以及免於匱乏的自由和免於恐懼的自由。蔡政府先是讓台灣的高等教育和就業前景陷於匱乏,逼迫師生出走求生,後又出動調查局進行「關切」,這可以視為是一種騷擾和脅迫,目的是使當事人心生恐懼而放棄目標,這已經侵害了兩項自由。事實上,兩岸關係的惡化,更給了蔡政府藉口,未來可能以防止中共統戰為名而緊縮宗教和言論自由,以及對他們的各種批評。倘若羅斯福總統地下有知,看到蔡政府還敢自稱民主自由,恐怕會氣到吐血,再死一次。 (相關報導: 台布斷交》「在野黨對執政黨嚴苛,對中國打壓容忍」蔡英文:讓國人難以理解 更多文章

如果民進黨政府真的像蔡總統所宣稱的,尊重台灣的民意,相信民主制度的優越、信仰自由主義的價值,那麼應該沒有理由懼怕兩岸交流,特別是單純的學術交流。就像他們還在野時所說的,他們會區別大陸民眾和中共政府,讓大陸師生來台感受台灣的制度優越和自由氛圍,讓台灣師生去大陸宣揚台灣的民主自由,長久下來或許可以改變大陸民眾對台灣的看法,進而影響到中共的對台政策。這種想法或許過於天真,但關鍵是民進黨到底相不相信,如果真心誠意地去實行,假以時日一定可以看到成效。但民進黨上台後的實踐卻正好相反,蔡政府不斷阻礙兩岸交流,把大陸友台的師生當成中共政府的代表進行報復,這反而讓台灣成為陸生口中戲稱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大陸學者也在申請來台交流的繁複過程中,體會到所謂的民主自由不過如此而已,過去的宣傳都淪為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