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曾發生便當業者為吸引消費者,隨意編造名稱、地址發送外送便當傳單,成為「幽靈便當」,引發食安疑慮。而台北市政府衛生局今(24)日公布專案稽查結果,發現32家便當訂購單,其中有11家為店名和所刊載名稱、地址不符,甚至是不存在的「幽靈便當店」,已轉請北市消保官查核辦理,違規業者得處新台幣2萬至10萬元罰鍰,並得連續處罰。
台北市衛生局今天公布「網路及捷運5大路網便當訂購單專案稽查」結果,在查核的32家便當業者中,4家已歇業或無營業事實,14家衛生初查合格;另有14家業者在現場食品衛生初查有衛生缺失,前3大衛生缺失原因為地面髒污及器具不潔、未辦理食品業者登錄、未出示體檢證明等。 (相關報導: 鮮奶只能放幾天,為何豆漿放13天都不會壞?難道有加防腐劑?專家這樣說… | 更多文章 )
此外,查核的32家業者之中,有11家便當業者網頁和傳單出現「僅提供店名及電話」,甚至所列名稱及地址與實際不符,成為「幽靈便當店」。北市衛生局表示,後續將交由消保官查核辦理,依《台北市消費者保護自治條例》第10條規定,業者提供商品或服務時,應提供消費者充分、正確的資訊,不得有誤導、隱匿或欺罔行為;違反者,若通知限期改正而逾期不改正,處新台幣2萬到10萬元罰鍰,並可連續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