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衛生命權 vs 捍衛生育權》撕裂美國社會的爭議話題:墮胎合不合法?

美國反墮胎民眾(AP)

人工終止妊娠,人工流產,俗稱墮胎。和槍支管控一樣,墮胎合法性在美國是一個極富爭議的敏感話題,幾十年來不斷撕扯著美國社會肌理和神經。1973年美國最高法院就「羅伊訴韋德案」(Roe vs Wade)做出判決,墮胎在大多數州成為合法。但是,圍繞墮胎合法與否,45年來爭議從未停歇,觀點兩極分化,甚至有不少人呼籲推翻「羅伊訴韋德案」的裁決,全面禁止墮胎。自2016年大選和川普當選總統後,「捍衛生命」反墮胎陣營聲勢大振,「捍衛生育權」挺墮胎陣營聲勢相應升級。

BBC國際台社會事務記者瓦萊麗亞·珀拉索(Valeria Perasso)最近到美國路易斯安那州走訪了那裏僅剩的三家墮胎診所之一 ,希望婦女診所(Hope Medical Group for Women)。

Demonstrators outside the clinic
美國南方路易斯安那州僅剩的三個墮胎診所成了支持和反對墮胎兩大陣營博弈的戰場。「親生命反墮胎」者在診所外抗議。(BBC中文網)
Hope's chaperones
支持合法墮胎、倡導生育權自主的志願者與抗議者旗鼓相當,為診所壯聲勢。(BBC中文網)

那是個熱帶風暴肆虐的周六。美國南方路易斯安那州一個叫史萊夫珀特(Shreveport)的小城見證了一場「文化衝突」。地點是一家不大的診所:希望婦女診所。它是方圓200英里內僅有的一家做妊娠早期人流手術的診所。

那個周六,診所預約滿員,有大約50名孕婦等著做手術,護士們在忙著做各種凖備。診所門外聚集著一群反墮胎人士,男女老少32人,打著傘,握著十字架或聖經列隊緩行,邊走邊祈禱。還有一輛麵包車緩慢行駛,車上巨大的廣告牌,一面是胎兒圖像,文字是「你會保護我嗎?」另一面是蹣跚學步寶寶的臉,配的文字是「我出生前就能聽到媽媽的聲音」。

跟抗議者人數相當的是另一群人,穿著亮色背心,在診所外指揮交通,或者陪孕婦進診所。診所之前得悉抗議活動的消息,怕應付不了,便在臉書上求助。幾十名志願者看到臉書上的求救信息趕來相助,大多是女權人士,希望用友善和微笑讓那些已經很難受的孕婦略感寬慰。

也有人是因為不滿反墮胎抗議者「找錯目標」,把矛頭對凖本已身心俱疲的人和為她們排憂解難的診所。當地反墮胎運動發言人克里斯·戴維斯說,圍繞墮胎展開的是一場「文化戰爭」。如果確實是一場戰爭,或者說一場持久對峙,那麼希望診所顯然是一個主要戰場。

Demonstrators outside the clinic
抗議墮胎,風雨無阻(BBC中文網)
志願者與抗議者對峙
圍繞合法墮胎權,支持與反對兩派對立鮮明,近兩年尤其明顯。(BBC中文網)

希望:診所+戰場

到希望診所做墮胎手術的孕婦來自路易斯安那、德克薩斯和密西西比3個州。她們大部分20來歲,已經有一個孩子,要求二胎人流的原因是缺錢,養不起更多孩子。其中不少是單親媽媽。她們中80%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墮胎費用(大約500美元左右)得自掏腰包,聯邦、州政府和保險公司都不買單。

過去十來年裏,路易斯安那州的墮胎診所陸續關閉,現在只剩3家,每年做10000例手術。因為法律規定諮詢問診和手術之間至少有24小時間隔,因此很多孕婦必須承擔交通、住宿等額外開支。

希望診所平時每天大約有30台手術。周六最忙,有時要做50多台手術。預約名額很緊俏。診所的大門已經加固,進門必須按門鈴,前台閉路監控屏幕上是15個攝像頭從各個方位傳來的外面的影像。裏面的人害怕嗎?沒有。太忙了,顧不上害怕。有50號人等著手術呢。 (相關報導: 生命權與墮胎權的角力》美國愛荷華州通過「全美最嚴」墮胎法,測得胎兒心跳即禁止墮胎! 更多文章

凱塔琳·皮特曼
希望婦女診所行政總管皮特曼女士心情沉重:「對我們的壓力一年比一年大。」(BBC中文網)

說這話的是診所負責人凱塔琳·皮特曼(Kathaleen Pittman),路易斯安那州人,60歲,高個子,綠眼睛,說話直截了當,無所畏懼。她也是這個診所的頂樑柱,在這裏已經幹了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