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台灣政黨的中心思想變質了?

蔡英文(中)技巧性將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連結,試圖加速將九二共識送入歷史。(總統府提供)

世界各國的政黨政治是主流體制,除了一些專黨專政的國家以外,多多少少都有些大小型的政黨存活在各國的政治圈當中,而這些政黨都有一個黨的中心思想,一個政治方針,對自己國家願景的擘畫藍圖。台灣也不例外,從當初一黨獨大的中國國民黨,因理念不合分裂出來創的新黨,因”凍省制度”而不滿出走的親民黨,一直以台灣未來前途為己任強調”非核家園”的民進黨,因為李故總統都輝先生路線分歧而創的台聯黨,還有一些後期出現的青年主流”時代力量”黨,代表無黨白派力量組成”民眾黨”,台灣的政黨真的是民主的戰國時代,群雄並起企圖瓜分台灣的政治版圖。隨著時代的變遷,大小黨的勢力開始整併,政治路線的修正在所難免,明星黨員的出走和整合,漸漸的檯面上所剩下的就是最強的政黨組合。

各個政黨創黨的中心理念,都是希望台灣可以邁向更美好的未來,並且隨著社會變遷和世界趨勢的改變調整自己的步伐,讓政黨更符合政黨政治和民主潮流向前邁進。各國政黨的背後都有政治獻金的金主存在,也是有各自的國家路線想法,彼此制衡、彼此輪替和修正國家的路線,朝向更好的方向前進。台灣也是相同的情況,從前面的歷史來看,中國國民黨可說是政治明星的搖籃,也是很多政黨的創始的老母親,因為和母親的理念不合而各自分家,是在所難免,而各自的中心思想也是各有特色,各有目標的。

台灣人的政黨支持傾向。(台灣民意基金會提供)
台灣人的政黨支持傾向。(台灣民意基金會提供)

新黨是最先由國民黨的青壯派分裂而出創立,中心思想就是反共、反台獨、秉持孫中山思想,算是中國國民黨中堅思想派的成員。親民黨是由2000年的總統大選後由宋楚瑜先生創立,因為當年宋省長的親政愛民所以在理念感召下,有許多有志之士加入成立,走的就是外省人本土化的國民黨路線。民主進步黨就是以前的”黨外人士”組成的聯盟成員,主要創始成員大多來自於”美麗島事件”的相關人士,可謂是專為反國民黨政府而成立的,也是為了台灣人民發聲、謀幸福,爭民權而創立的政黨,後期更因應世界潮流主張”非核家園”,為台灣下一代創造更美好的生活環境而奮鬥。台聯黨是創立在親民黨之後,是由民進黨內獨立派和國民黨內本土派的人士所組成,為的是”穩定政局、振興經濟、鞏固民主、壯大台灣”,偏向台灣本土化及台灣國家正常化的政治訴求。時代力量黨是由一群年輕有抱負的青壯年組成,為的是要改革國會亂象,提出”進步價值”、”公開透明”、”台灣國家地位正常化”等主張,希望發揮在野監督的力量。民眾黨是一個最年輕的政黨之一,由北市長柯文哲領軍,整合無黨白派的力量,提出”以台灣為名,以民眾為本,要喚醒台灣人的政治覺醒、改變台灣的政治文化。 (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民進黨,請問台灣人一定要支持你們嗎? 更多文章

這幾個曾經在台灣政壇上叱吒風雲的政黨,如今經過歲月的歷練和台灣民情的轉變,有的已經分崩離析黨員各自整併或是回歸母親的懷抱,有的是因為年齡的老化也漸漸的退出政壇,有的因為成員間的彼此理念分歧過大也紛紛和大黨整併,如今剩下有影響力的只有民進黨(現今的執政黨)、中國國民黨(已成在野黨)、民眾黨三大政黨。台灣人民的意志和民心在在地都在隨著時代潮流轉變,民心不再支持兩岸統一,也不希望因為台灣獨立而發生戰爭,更不想因為中國的打壓而失去世界的舞台。政黨間也為了人民的選票而開始修正本身的政治路線,曾經堅持要台灣獨立的政黨也已經軟化不再堅持,修正成只要台灣走自己的路;而堅持兩岸要統一的政黨,也開始思考台灣人民真正想要的是甚麼,不再堅持一定要收復失去的當時國土;甚至台灣新勢力也冒出頭來監督執政的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