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詠翔觀點:股市比邱吉爾更早知道二戰情勢轉折

二戰爆發前的英國首相張伯倫(左)對於德國納粹領導人希特勒的判斷完全錯誤。(Bundesarchiv, Bild 183-H12751@Wikipedia / CC-BY-SA 3.0)

如今回顧那段歷史,美國海軍派出那些老舊、緩慢又毫無希望的魚雷轟炸機,帶著沒用又老舊的魚雷去攻擊日本艦隊和零式戰鬥機,簡直是令人髮指的戰爭罪行。第八魚雷轟炸機中隊的15架飛機全數遭到擊落。

兩支飛行中隊共派出29架飛機,其中26架毀了。52名海軍飛行員中,有51人陣亡,少數擊中日本軍艦的幾顆魚雷也沒爆炸。那些飛行員在寫給家人的信中,透露出他們知道自己即將冒的風險。那比戰爭後期出現的「神風特攻隊」還要悲慘,至少神風特攻隊的飛機是裝載會爆炸的炸彈。

有一張照片顯示第八魚雷中隊的30名年輕飛行員,笑容滿面地站在企業號的甲板上,互相搭著肩膀。那就像丁尼生(Alfred Tennyson)在1854年寫的詩,描述克里米亞戰爭中英國人英勇但悲壯的進攻,他以經典的詩篇〈輕騎兵的衝鋒〉(The Charge of the Light Brigade)讓那些英雄永垂不朽:

他們不問原因,只知慷慨赴義,衝進死神之口,衝向地獄之門。

什麼原因讓這些年輕的飛行員願意這樣出生入死?他們都是大學生,1939年或1940年才剛從耶魯、萊斯、密西根、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名校畢業。當時工作難找,華爾街死氣沉沉,只收權貴,那年代也沒有培訓計畫。菜鳥業務員要是沒有人脈,根本就沒有機會發展。當時的大型傳產業也沒有招募新人。海軍的軍官訓練計畫、飛行學校以及海軍金鷹計畫(Navy Wings of Gold)看起來別具吸引力。那些培訓計畫灌輸他們愛國熱誠、所向無敵、群體忠誠的概念。

──Wealth, War and Wisdom by Barton Biggs

這是描述二戰中途島戰役美軍一支部隊的狀況,歷史上美軍的強大、合理作戰,因此很少「粉絲」(相對於日軍、德軍),二戰美國剛參戰的時期是一個例外,當時美國海軍艦隊除了在珍珠港遭受重挫外,事實上武器設備都很老舊,挑戰日軍完全是逆風。

不炒作「青年報國」的美國二戰史

第八魚雷轟炸機中隊有著浪漫主義者喜愛的悲壯情節,然而後世的美國作家卻鮮少讚頌這種精神,反而像《財富、戰爭與智慧》(Wealth, War and Wisdom)這本書的作者巴頓.畢格斯(Barton Biggs),用「簡直是令人髮指的戰爭罪行」指責把他們送上戰場的美軍。

畢格斯甚至也沒想要渲染中隊成員的愛國精神──即使他們身上滿是炒作國族主義的好材料(1940年才剛從耶魯、萊斯、密西根、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名校畢業,想想看有多少國家、多少作者的著作必然將之寫成一個個青年救國、投筆從戎的狗血劇情),反而很誠實地寫出這些人從軍的原因──景氣差、找不到工作。 (相關報導: 風評:NCC犯下歷史大過,鏡電視案打臉蔡英文 更多文章

財富、戰爭與智慧:二戰啟示錄(Wealth, War and Wisdom),巴頓.畢格斯(Barton Biggs)著,大牌出版
財富、戰爭與智慧:二戰啟示錄(Wealth, War and Wisdom),巴頓.畢格斯(Barton Biggs)著,大牌出版

或許是這樣的原因,美軍後來再也沒打過這種靠「精神力」、「悲壯」決勝的戰爭了,而是建制一支客觀戰力強大的軍隊,然後用強大的國力在其後做為支撐。就光從二戰來看,靠著各種詭奇戰略戰術、一時席捲歐亞大陸和大洋的德軍、日軍,最後都因「基底」問題──經濟力、生產力……,簡單說就是綜合國力不足,走向毀滅之路。相反的美軍背後的美國則擁有當時全球最強大的工業生產力,戰機、坦克、軍艦,在美國國會宣布參戰的那一刻起,就在生產線上源源不絕地產出,並且運送到前線美軍和美國盟軍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