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人潛入深海觀賞沉船「鐵達尼號」的一艘潛水器18日失聯,搜救任務22日以悲劇收場。這場事故再次提醒世人,探索不宜人類前往的未知環境時,容不得一絲失誤或輕率。
私人公司海洋之門(OceanGate)從事所費不貲的深海觀賞「鐵達尼號」探險。他們一部泰坦(Titan)型潛水器18日搭載5人預計深潛2個半小時到水深3810公尺的「鐵達尼號」沉船位置,卻在1小時45分後失聯。
美國與加拿大海防連日搜救後,今天證實在鐵達尼號船艏約488公尺處發現潛水器殘骸,研判潛水器在深海發生「災難性內爆」,連同海洋之門公司執行長兼潛水器駕駛拉許(Stockton Rush)的艙內5人恐瞬間罹難。
● 深海救援之難猶如救太空人 業者灰色地帶行險
「華盛頓郵報」引述前美國海岸防衛隊司令艾倫(Thad Allen)指出,深海環境充滿未知與危險,執行深海救援的難度不亞於營救太空人。
鐵達尼號沉船所在的水壓約每平方英寸6000磅,而一般海平面的平均壓力僅約每平方英吋14.7磅。有到過水深2135公尺研究生態系統的研究人員形容,一個高約15公分的泡棉杯雖然形狀大致完好,但在如此深海時會被壓縮成一個30ml小酒杯的大小。
艾倫表示,這次出事的泰坦潛水器是原型艇,海洋之門公司這個探險鐵達尼號屬於超出政府有關機關規範管理的冒險,出事時根本不會有相關機關待命救援。
曾參與2010年墨西哥灣漏油事故救援的艾倫說:「事故涉及在公海與極深的海底,兩者均屬地球上少數不受監管地帶之一。」
● 鐵達尼號探險每人777萬 安全風險卻早埋
「華爾街日報」指出,航太工程師與飛行員出身的拉許2009年創立「海洋之門」,公司官網稱旗下有包含泰坦號在內共3部潛水器,完成過200多次深潛探險,2021與2022年各執行過一次鐵達尼號探險活動,每人每次收費25萬美元(約新台幣777萬)。
「紐約時報」報導,這次事件也讓海洋之門公司帶富人從事極地探險之旅的問題攤在陽光下。早在2018年1月,海洋之門公司內部與外部就有人在泰坦潛水器移交使用時提出警告。
當時公司的海事營運總監洛克里奇(David Lochridge)在報告裡以嚴厲措辭要求泰坦潛水器須進行更多測試,強調泰坦到極深處時對乘員的危險;2個月後又有近40名業界人士、深海探險家與海洋學家聯名致函海洋之門負責人拉許,指他們採取實驗性作法、捨棄傳統安全評估恐會出事。
洛克里奇與聯名信的外部專家都有點出,拉許不願把泰坦潛水器交給業界權威機構檢查與認證。
● 鐵達尼躺深海3800米 潛水器觀景窗只耐1300米
法庭文件顯示,洛克里奇促請泰坦潛水器送交專業機構認證,卻被告知公司不願花這筆錢。海洋之門經營高層在洛克里奇提出報告後與他開會,討論氣氛很僵,後來索性告洛克里奇對外洩漏公司機密,因洛克里奇稱他得知泰坦潛水器觀景窗的認證水深僅能到1300公尺,遠遜鐵達尼號沉船點的近4000公尺深。 (相關報導: 「不該拿實驗載具讓付費乘客涉險」好萊塢名導詹姆斯柯麥隆:泰坦號內爆重演當年鐵達尼悲劇 | 更多文章 )
洛克里奇打官司時在訴狀裡說「乘員付費後卻不會知曉、也不會有人告知他們這類實驗性設計。」海洋之門後來開除洛克里奇,並告訴法院他們所做的壓力殼強度聲學測試優於洛克里奇所建議;之後兩造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