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瑪麗亞娜.馬祖卡托列出使智慧型手機得以運作的12項技關鍵技術。她發現某件明顯的事。iPhone發展過程中的奠基者不是賈伯斯,而是山姆大叔。上述12項重要技術的每一項,都是透過政府大力支持。至於硬碟、鋰電池、液晶顯示器以及半導體本身,也有類似的故事可說。每個案例除了涉及卓越的科學才智和私人企業的投入,更少不了政府單位針對問題所挹注的大筆資金。
2007年1月9日,全世界最具代表性的企業家宣布某件新東西的到來,它將成為史上獲利最豐厚的產品。那東西便是iPhone。
iPhone在許多方面為現代經濟下了定義。這當然包括它十足的獲利能力,的確,世界上只有兩、三家公司賺到的錢,能與蘋果公司光憑iPhone的獲利相提並論。事實上,蘋果公司已然創造出一種新的產品類型,那就是智慧型手機。iPhone及其模仿者代表了一種十年前不曾存在、但現在大多數人都想擁有的產品。此外,iPhone還改變了軟體、音樂和廣告等其他市場的樣貌。
是誰發明了iPhone?功勞不只屬於賈伯斯
但這些都只是關於iPhone的明顯事實,當你深入探究,會發現更驚人的故事。我們將功勞歸諸於賈伯斯和蘋果公司的其他重要人物-他的早期合夥人史提夫.沃玆尼克(Steve Wozniak)、接班人提姆.庫克(Tim Cook),以及有遠見的設計師強尼.艾夫(Jony Ive)-但故事中某些最重要的演員已經被遺忘。
問問自己,是什麼讓iPhone成為iPhone ?有一部分是酷炫的設計、使用者介面、對軟體運作和硬體感覺的細膩關注。但在它迷人的外表底下,存在著造就iPhone,以及讓其他智慧型手機成為可能的某些要素。
成就智慧型手機的12項技術
經濟學家瑪麗亞娜.馬祖卡托(Mariana Mazzucato)列出使智慧型手機得以運作的12項關鍵技術。第一:微處理器。第二:記憶晶片。第三:固態硬碟。第四:液晶顯示器。第五:鋰電池。以上是硬體部分。
再來是網路和軟體,所以讓我們繼續往下數,第六:快速傅立葉轉換演算法。這些是聰明的數學部分,使智慧型手機能夠將如聲音、可見光和無線電波等類比訊號轉換成電腦能處理的數位訊號。
第七:你大概早已聽過這個-網際網路。少了網際網路,智慧型手機就稱不上智慧型手機。
所有這些技術都是使iPhone或任何智慧型手機真正管用的重要構成要素。其中一些不僅重要,而且不可或缺。但當瑪麗亞娜列出這份技術清單,並回顧其歷史時,她發現某件明顯的事。iPhone發展過程中的奠基者不是賈伯斯,而是山姆大叔。上述12項重要技術的每一項,都是透過政府大力支持,通常是美國政府。
其中幾項很有名,許多人都知道,例如,全球資訊網的存在得歸功於提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的研究成果。伯納斯-李是受雇於由歐洲各國政府資助的日內瓦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的軟體工程師。而網際網路本身起初是高等研究計畫署網路(ARPANET),這是在1960年代初期由美國國防部所資助的一種史無前例的電腦網路。至於GPS當然是純粹的軍方技術,於冷戰期間發展,直到1980年代才開放給民間使用。其他例子比較不出名,但同等重要。
快速傅立葉轉換演算法讓依靠類比訊號運作的電話、電視和留聲機世界,得以轉換到一切都數位化的世界,如此才能交由像iPhone這樣的電腦加以處理。這類最常見的演算法發展自傑出美國數學家約翰.圖基(John Tukey)的靈光乍現。圖基此時在做什麼?你猜對了:開發軍方的應用程式。具體而言,1963年時,他待在甘迺迪總統的科學諮詢委員會,設法弄清楚該如何偵測蘇聯何時在測試核子武器。
沒有觸控螢幕的智慧型手機就不算「智慧型手機」,觸控螢幕的發明者是位名叫愛德華.強森(E.A. Johnson)的工程師,他最初的研究是在受雇於名稱古板的英國政府單位「皇家雷達機構」時完成,而該研究在歐洲核子研究組織中被進一步發展-又是這些傢伙。最終,多點觸控技術由美國德拉威大學的研究人員予以商業化,而韋恩.威斯特曼(Wayne Westerman)和約翰.伊萊亞斯(John Elias)將他們的公司賣給蘋果公司。然而,即便在後期階段,政府依舊扮演著關鍵角色:威斯特曼的研究團隊得到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和中情局的資助。
接下來是擁有人工語音的女孩Siri。2000年,早在第一支iPhone問世的七年前,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畫署(DARPA)委託史丹佛研究院發展原型的Siri,作為一種協助軍方人員處理事務虛擬的辦公室助理。20所大學參與計畫,全力研究所有的必要技術,以便使聲控的虛擬助理成真。2007年,該研究商業化成為新創的Siri公司,直到2010年蘋果公司才介入,以未公開的金額取得研究成果。
至於硬碟、鋰電池、液晶顯示器以及半導體本身,也有類似的故事可說。每個案例除了涉及卓越的科學才智和私人企業的投入,更少不了政府單位針對問題所挹注的大筆資金-通常是美國政府構構,就此而言,往往包含美國軍方部門。矽谷本身深受快捷半導體(Fairchild Semiconductor)的恩惠,該公司發展出第一種具實用價值的商用積體電路。而早期的快捷半導體公司則仰賴軍方的採購。
話說回來,賈伯斯是天才,此事無可否認。「皮克斯(Pixar)動畫工作室」是他最受人矚目的附屬計畫之一,由皮克斯發行的電腦動畫《玩具總動員》(Toy Story),一舉改變了電影的世界。我們可以預見,縱使沒有觸控螢幕、網際網路和快速傅立葉轉換,賈伯斯仍有可能創造出很棒的東西,但絕不會是像iPhone這般撼動世界的技術,而更可能是如同胡迪(Woody)和巴斯(Buzz)這樣十足迷人的玩具。
作者介紹| 提姆.哈福特 (Tim Harford)
經濟學家,《金融時報》最受歡迎專欄「臥底經濟學家」作者,同時也是記者,牛津大學納菲爾德學院(Nuffield College)訪問學者,及英國皇家統計學會榮譽院士。擅長以幽默風趣的說故事手法,為大眾揭示日常生活經驗背後的經濟學觀念。著有《誰賺走了你的咖啡錢》、《親愛的臥底經濟學家》、《迎變世代》、《亂,但是更好》、《形塑現代經濟的發明》、《驅動未來經濟的發明》等書。
提姆.哈福特曾獲2015年皇家統計學會獎(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prize),2009、2016年巴斯夏經濟新聞獎(Bastiat Prize for Economic Journalism),2021年溫科特基金會(Wincott Foundation)的年度記者獎。2019年,提姆因其對增進社會大眾經濟學知識的貢獻,躋身英國王室新年授勳名單,獲頒OBE官佐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