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金專家大徹大悟改弦易轍為哪樁?
大家對這一切看得霧煞煞,但是這一切轉變其實合情合理,完全在我的意料之中。早在兩年前我就發表許多文章談到加密貨幣基本上就是一種由高級知識分子發起的「新型態的龐氏騙局」,手法就是號稱使用「區塊鏈」的金融創新,把龐氏騙局包裝成金融科技,用專有名詞唬弄監管機關與社會大眾,我也不停的提醒台灣的金融監管機關千萬不要中計。
當時有許多網友留言嗆聲:曲博講加密貨幣根本沒有專業度可言,去看看人家MIT課程怎麼教的?我們應該相信麻省理工還是台大電機?還貼了Gary Gensler的教學影片給我。我當時就回覆:貼這個影片能代表什麼?代表Gary Gensler是財金專家不懂區塊鏈這種用專有名詞堆砌出來唬人的把戲,證明即使是麻省理工學院(MIT)這種一流大學的教授,面對跨領域的科技還是不懂,也再次證明跨領域科技教育的重要性。
而如今Gary Gensler總算大徹大悟發現他過去幾年講錯了!開始和我一樣說實話,當然結局也和我一樣被圍剿,美國會議員提案開除SEC主席Gary Gensler,甚至許多國外媒體集中火力砲轟Gary Gensler是國家恥辱!該是時候處理他了!從這裡就可以看出過去加密產業打點用的政治獻金可沒少過。加密產業連手國會議員操弄媒體輿論砲轟監管機關,這麼誇張的事你不相信會發生?現在你就看到了吧!
如何利用專業知識的不對等進行金融詐欺?
問題是這場好戲才剛開始,因為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只是起訴加密貨幣交易所,最後必須由法院來判斷到底誰是誰非?因此目前我認為還只是五五波,因為如果我是加密貨幣交易所的創辦人,一定會告訴法官:我使用的是「區塊鏈分散式帳本」,區塊鏈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以信任,是一種「信任機器」,所以加密貨幣絕對不是證券,而是一種創新的金融科技。然後我會再找幾位所謂的「區塊鏈專家」做證,向法官說明Blockchain、PoW、PoS、PoC、DeFi、DAO是如何的創新,和傳統金融不同,所以加密貨幣絕對不是證券,不歸SEC監管。
(相關報導:
給畢業同學們的一封信:讓你終身受用的十句話
|
更多文章
)
大家覺得法管聽的懂這一堆專有名詞到底在講什麼嗎?聽不懂也得裝懂,不然豈不是被大家笑話了!最後說不定就判定幣安(Binance)與Coinbase勝訴。不久前美國法官才剛駁回監管機關對幣安收購Voyager的反對意見,打臉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這回會不會再打臉一次呢?這是很有可能發生的事,所以我才會說這場加密貨幣大戲是人類有史以來最精彩的「知識詐欺」,就是利用專業知識的不對等進行金融詐欺,誰勝誰負還很難說。
舊龐氏騙局是一個人騙一群人,新龐氏騙局是一群人唬所有人
一百年前的那場舊龐氏騙局是由美國義大利移民龐茲(Ponzi)在1919年開始策劃,成立空殼公司騙投資人向這個子虛烏有的企業投資,然後把新投資者的錢作為快速盈利付給最初投資的人,等於是上線拉下線,以誘使更多的人上當,那是中心化的「一個人騙一群人」,最後以失敗告終。
而如今的這場新龐氏騙局「加密貨幣」號稱是「去中心化」的,使用所謂的區塊鏈技術,利用電腦演算法把帳本分散儲存在全球許多礦工的電腦裡(其實大部分是中心化的),包裝成創新的金融科技,再經由社群炒作擴大聲勢,拉高價格再倒給新投資者割韭菜,等於是上線拉下線,這個和一百年前的那場舊龐氏騙局最大的差別就是去中心化的「一群人唬所有人」而已!
更重要的是,玩到連專業人士都想跳進來摻一咖、撈一票,有趣的是這場遊戲最後肯定沒有人會被判刑,因為它「去中心化」要抓誰呀?所以我說這是一場規模空前的去中心化龐氏騙局,它成功的原因就是打著「去中心化」大旗,要是龐茲地下有知原來還可以這樣玩,恐怕只能捶心肝怪自己腦筋不夠靈活了!
宣講者不只到處宣講洗別人的腦,更進一步催眠自己,讓自己堅信這是創新的金融科技;更有趣的是,有些宣講者常常連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到底在講什麼?連「穩定幣」這種中心化的東西都可以說成去中心化來炒作,實在不確定是因為不了解所以講錯了?還是明明了解卻刻意誤導別有用心?
新龐氏騙局發展的順序就是加密貨幣交易所的成長歷程
這一場龐氏騙局發展的順序就是一開始先做礦工,採礦得到加密貨幣之後就到別人的交易所洗成現金;但是用別人的交易所要付手續費,所以乾脆自己開交易所,不但能把自己採礦得到的加密貨幣洗成現金,還可以收別人交易的手續費;後來做大了甘脆自己建立一條區塊鏈發幣圈錢,講成白話文就是:替別人把假鈔洗成現金只賺手續費太慢了!甘脆自己印假鈔賺的比較快。
大家看看我曾經寫過的這段文字,再對照如今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主席Gary Gensler指控加密貨幣交易所的起訴內容,是不是覺得似曾相識?事實上加密貨幣交易所的業務就是存款、提款、匯款、貸款、投資、融資等金融業務,而這些金融業務都是世界各國政府監管的項目,要如何才能讓監管機關閉嘴不來管東管西呢?當然是創造各種專有名詞唬弄監管機關與社會大眾,並且不停宣講號稱這是一種金融創新,坦白說這一招真的有效,過去幾年的確成功的讓監管機關不知所措,也讓比特幣曾經爆漲到超過60,000美元。
SEC為何下重手?
但是2022年起,先是發生了Luna幣與UST幣大崩盤,不僅造成市值186億美元的UST幣和400億美元的Luna幣雙雙歸零,全球上百萬人求助無門,還造成韓國20萬人血本無歸;後來又發生了FTT幣大崩盤,加密貨幣交易平台FTX宣布破產倒閉,市值高達320億美元一夕蒸發,全球超過100萬人血本無歸,這時世界各國的監管機關才開始正視問題。
(相關報導:
給畢業同學們的一封信:讓你終身受用的十句話
|
更多文章
)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美國監管機關對加密貨幣的態度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總以為加密貨幣市場不成氣候,只要不管它或許一陣熱潮過後它就自然消失,沒想到地下金融的魅力實在是太驚人了!過去放任的結果加密貨幣不但沒有消失,甚至倒過來侵蝕美元的全球影響力。例如:美國全面封鎖北韓,但是北韓卻有千人駭客團隊竊取超過30億美元的加密貨幣;美國把俄羅斯趕出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結果俄羅斯不但沒在怕,還加碼開放「所有產業」用加密幣進行跨境結算,如果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再不下手,那美元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
為什麼SEC認定大部分的加密貨幣都是證券?
證券(Securities)是一種表示財產權的有價憑證,持有者可以依據此憑證,證明其所有權或債權等私權,例如:國債券、股票、債券、權證、權益證券、股票價款繳納憑證等。倒過來說,企業或國家以某種憑證和自然人換取金錢,都可以視為廣義的證券。我們再回頭看看大部分加密貨幣,都是撰寫一個以太坊智能合約,就宣稱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以信任,再以加密貨幣和自然人換取金錢,很明顯這種行為就是證券。
例如:瑞波幣(XRP)使用所謂「分散式帳本(Distributed ledger)」,其實運作方式類似於我常說的「私有鏈」或「假聯盟鏈」,就是找一群自己人來記帳,事實上這和使用一台伺服器中心化來記帳沒什麼差別,直接發行1,000億枚倒出去換成現金;穩定幣號稱使用乙太坊的區塊鏈發行,但那不過就是寫個沒用的智能合約保證自己等值儲備,說穿了就是有家公司寫個程式,無中生有發行了幾百億枚所謂的穩定幣等值幾百億美元倒出去換成現金,這些都是經由單一組織或企業控制,內行人都看的出來他們宣稱用區塊鏈只是障眼法,實際上的運作方式就是證券,因此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認定大部分的加密貨幣都是證券,其實有理有據。
為什麼SEC不認為比特幣或乙太幣是證券?
比特幣是使用「區塊鏈(Blockchain)」建立的「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它的原理有些複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我之前發表的文章:
比特幣或乙太幣是用礦工獎勵金來鼓勵大家買電腦,浪費電進行採礦運算來確保存摺鏈(區塊鏈)不可篡改,因此產生的比特幣或乙太幣是先由礦工「去中心化」取得,再由礦工拿到加密貨幣交易所換成現金,這個行為和瑞波幣或穩定幣直接「中心化」發行不同,也和一般企業發行證券不同,因此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認為比特幣或乙太幣不是證券,事實上就算不是證券而是貨幣,金融監理單位也應該制定相關的法規加以限制,才能維護金融市場的健全與穩定。
我個人猜測因為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只是起訴加密貨幣交易所,最後必須由法院來判斷到底誰是誰非?如果一下子就把比特幣或乙太幣同時起訴,法庭審理時就會落入「去中心化」和「中心化」的爭論,加密貨幣交易所一定會拿「去中心化」的比特幣或乙太幣做實例,來掩護自己「中心化」發行的加密貨幣唬弄法官,最後模糊焦點反而可能讓加密貨幣交易所勝訴,因此這回只起訴「中心化」發行的加密貨幣,可以確保勝訴機率較高,這個應該是SEC和律師沙盤推演後的結果。
如果這次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勝訴,那麼下一個處理的對象就有可能是「去中心化」的比特幣或乙太幣了!畢竟美國不可能放任這種去中心化的加密貨幣全球流通,進而削弱美元的影響力。有趣的是,自從乙太幣的演算法由「工作量證明(PoW)」改為「持有量證明(PoS)」之後其實就已經是中心化的了!所以Gary Gensler被問到乙太幣是不是證券時不敢回答,我來替你回答:是的,乙太幣現在是證券,只要了解持有量證明(PoS)的原理就知道它只是一種「變形的證券」。
至於那些拿Gary Gensler在麻省理工學院(MIT)的教學影片打臉他或嗆聲我的人,建議還是省省吧!Gary Gensler是標準商學背景的人,當時他教書根本不是真的了解區塊鏈那些唬人的專有名詞,所以他之前不過就是講錯了而已!後來一定是到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有高人指點他技術細節,他才恍然大悟原來以前被唬弄了,再加上SEC主席這個角色讓他必須監管加密貨幣,態度才會大轉變,這一切的發展都合情合理,也再次證明我講的都是事實。
我認為這次的事件對幣圈來說最好的狀況是加密貨幣交易所勝訴,那就皆大歡喜普天同慶,而最壞的狀況就是幣安(Binance)與Coinbase敗訴,未來只能接受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監管,把那些見不得光的事全部攤在陽光下,這樣才能保護投資人,同時健全加密貨幣市場未來的發展,所以換個角度想想,大家應該要感謝Gary Gensler才對呀!
作者介紹|曲建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