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評論認為,習近平最近表達的亡國感應該不是杞人憂天,清零鬆綁後房市依舊奄奄一息,進出口雙雙大幅衰退,青年失業率攀高到20.4%已滿足觸發顏色革命條件,這些因子放在任何朝代都是大革命的火種。
「芒果乾」是台灣選戰時網民慣用的諧音詞匯,意指借由激發「亡國感」來催票。台灣《上報》發表文章《習近平大賣「芒果乾」究竟想幹什麼》,作者卓然指出,根據中共官媒的邏輯演繹下去,習近平心中的極端情況,大概是指中美終須一戰,那麼他的「最壞打算」又會是什麼呢?六月五日習近平考察內蒙,召集幹部開會再次強調極限思維,高唱他的雙循環論調,聲稱飯碗要端在自己手裡,「當別人不給我們開門的時候,我們還要自己能活下去,活得更好!」有了這個最高指示,各省市區領導於是大搞「退林還耕」、「水稻上山」等種種光怪陸離的運動,搞得民怨衝天。
文章說,習近平的亡國感應該不是杞人憂天,清零鬆綁後房市依舊奄奄一息,進出口雙雙大幅衰退,青年失業率攀高到20.4%已滿足觸發顏色革命條件,這些因子放在任何朝代都是大革命的火種,習近平再怎麼昏庸,也該知道光靠科技維穩不可能高枕無憂。
很多人好奇中共大限何時到來。作者認為,其大限必與房市崩盤深度綁定。中共財政靠出售公有土地續命,但居民住房買的只是使用權而無所有權,等同於一次付給政府70年房租,到期歸零,又可以再玩一次。而中國商品房制度是在1979年啟動的,攤牌時刻不遠了。人民一旦覺醒,就是中共崩解之時,習近平大概明白這點,在大限來前,找美國打一架,或許就是轉移矛盾的最好選擇。
「願榮光歸香港」?中共要捏死這只金絲雀
台灣《風傳媒》發表文章《北京會毫不猶豫把金絲雀捏死》,作者顧爾德認為,「今日香港,明天台灣」這句話雖不必然要視為魔咒,但絕對是個警惕。最近香港政府禁播《願榮光歸香港》大動作就是個血淋淋的教訓──為了不要聽到鳥兒唱這道歌,不惜把鳥兒捏死。
香港過去之所以可以成為亞洲重要的金融中心、貿易中心,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香港享有資訊自由,《港區國安法》實施後這項自由已遭限縮,如果再藉《願榮光歸香港》禁制令要脅國際網路平台,那將進一步減損香港做為國際商業大城的條件。難道北京不擔心這個負面作用?作者認為,香港末代總督彭定康(Chris Patten)提供了一個解答。
彭定康在最近的一次座談中說,與其把香港視為中國金雞母,不如視為金絲雀。「我始終認為香港應該是在礦坑中的那只金絲雀,讓大家知道一旦中國的勢力越來越龐大,香港是否真的還能夠維持這樣的自由社會。」他在《香港日記》中寫道:「如果中共認定要把金絲雀捏死才能確保中共政權得以延續,難道他們還會有所猶豫嗎?我向來覺得答案是不會。即使這樣的惡行在東亞地區和全世界都觀感不佳,他們也不會有所遲疑。」 (相關報導: 湄洲媽祖文化變成宗教統戰工具?經濟學人:進香群組已淪中國宣傳平台 | 更多文章 )
「修復性正義」與社群責任
台灣民進黨前政治工作者李援軍指控王丹性侵,並在記者會上公開自己的經歷。盡管他在台灣受到廣泛的輿論支持,卻在台灣以外受到大量的陰謀論攻擊,評論其為 「共諜」、「共匪」,質疑他在六四前夕公布這件事是政治性攻擊、想要抹黑六四。新加坡《端傳媒》發表文章《面對性侵指控,公眾應該 「疑罪從無」嗎?輿論能保持中立嗎?》,作者林愚波認為,中共確實會用「性醜聞」來作為抹黑異見人士的手段,但對王丹性騷擾的指控並非是第三方的空穴來風,也並非是在強權的逮捕和逼迫下去電視認罪的「被嫖娼」事件,而是來自當事人本人的陳述,且是不止一位當事人的詳細陳述。無理由地將當事人描繪成「別有用心」,這是一種很典型的對性暴力經歷者的詆毀,尤其是對在權力關係中處於低位的性暴力經歷者的詆毀。這種詆毀,和中共動不動就將異見人士說成「境外勢力」的邏輯,如出一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