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務卿布林肯訪中》避免大國衝突是首要目標!美議員籲加訪台灣展現支持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6月18日抵達中國展開訪問。(AP)

為避免全球兩大強國之間發生衝突,美國國務卿布林肯18日抵達北京,展開為期2天的訪問。作為近5年來第一位訪問中國的美國最高外交官員,也是拜登政府上任以來首位訪中的國務卿,他的目標是將兩國的緊張關係導回正軌。美方官員透露,布林肯18日預計與中國外交部長秦剛、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見面,19日可能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會晤。

布林肯(Antony Blinken)16日從新加坡出發前向媒體指出,此行的主要目標是延續美中領導人去年11月在峇厘島達成的共識,即建立雙邊政府高層持續、定期的溝通渠道,「確保我們盡量溝通清楚,避免誤解和溝通錯誤。」拜登(Joe Biden)17日受訪時表示,美國願意與中國就潛在合作領域進行磋商,相信布林肯此行能緩和局勢,希望未來幾個月內能再次會見習近平。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6月18日抵達中國展開訪問。(AP)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6月18日抵達中國展開訪問。(AP)

在布林肯到訪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美國需要放棄以強勢地位與中國打交道的幻想,「中美兩國必須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基礎上發展關係,尊重彼此在歷史文化、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上的差異。」

根據《中央社》報導,多位美國眾議員15日聯合致函給布林肯,呼籲他依據「台灣旅行法」(Taiwan Travel Act)加訪台灣,凸顯美國與盟友見面不須北京同意的信號。參與聯名致函的議員包含,共和黨籍的帝芬尼(Tom Tiffany)、佩里(Scott Perry)、梅斯(Nancy Mace)、唐納茲(Byron Donalds)、克倫肖(Dan Crenshaw)、奧格茲(Andy Ogles)與卡特(Earl L. "Buddy" Carter)。

美中分歧難消弭,但拜習有機會見面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指出,美中雙方官員都預期布林肯訪中不會有太多收穫。根據上海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沈丁立,美中領導人確實有機會再次見面,美國將於11月主辦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峰會,屆時無論美中關係如何,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都將出席,但習近平此行是否包括正式訪問美國,以及這場訪問的「級別」,取決於美中事先做了哪些工作。

美國國務院一名官員表示,布林肯的主要目標是重建華府與北京的溝通渠道,尤其是兩國軍方的直接溝通管道。拜登、習近平去年11月在峇里島20國集團(G20)領袖會議見面後,布林肯原定2月訪中,推進兩國後續外交接觸,但因中國間諜氣球事件而取消行程。

2022年11月14日,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印尼峇里島的G20峰會期間會面。(美聯社)
2022年11月14日,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印尼峇里島的G20峰會期間會面。(美聯社)

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14日表示,美國和中國當局都認同,現在是兩國最高外交官員接觸的「適當時機」,但這次布林肯訪中並不是為了取得雙邊互動方面的突破或轉變。 (相關報導: 利用制裁嚇阻中國犯台仍有挑戰 CSIS專家建議這麼做擴大威懾效用 更多文章

美國布魯金斯研究院(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研究員派翠西亞・金(Patricia M. Kim)16日表示,中國同意會面代表「北京對自己的立場非常有信心」,雙方認知到,一場訪問無法從根本上改變美中關係,或是徹底解決兩國爭端,「我認為他們希望不要把期望定得太高,或顯得太急於與對方打交道。我認為雙方都不想表現出接受或默許對方行為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