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山黑部一直是台灣觀光客,最愛前往的日本旅遊勝地之一,壯麗的立山連峰,工程浩大的黑部水壩,以及可以體驗多種交通工具的立山黑部阿爾卑斯路線,都讓人流連忘返。
整條立山黑部阿爾卑斯路線,從富山縣的富山地鐵富山站開始,到長野縣的扇澤站為止,全長37.2公里,需搭乘五種九段交通工具,不管是無軌電車、纜索鐵道、架空索道或是高原巴士等,各有特色且風光明媚。
加上除了黑部湖的美麗風光,以及每年四月中開山的大雪谷徒步路線等,還有許多登山客以及滑雪客,自從黑部水壩完工啟用以來,這裡就是日本的熱門觀光勝地。事實上,立山黑部阿爾卑斯路線,還有日本僅存的兩條無軌電車,分別是關電隧道無軌電車,以及立山隧道無軌電車。
無軌電車算是軌道系統的特殊產物,他長得很像巴士,但事實上他並不具備引擎,而是裝配馬達驅動,要靠車上的集電桿,從頭頂上的供電線進行供電,再加上行進時需靠指令所(行控中心)調度,並且依照鐵道運行規章營運,所以在交通工具的分類中,是列為軌道系統。
無軌電車的歷史相當久,早在1882年,德國西門子公司的創辦人,維爾納.馮.西門子(Ernst Werner von Siemens)展示了他所研發,全世界第一輛無軌電車,引起相當大的迴響,歐美各國也開始研發無軌電車系統。1901年世界第一條無軌電車系統在德國開業,由於無軌電車無需鋪設軌道,僅需架設供電線,所以成本比路面電車便宜,且車輛構造相較於內燃巴士簡單,因此逐漸獲得歐美各國的喜愛。
1910年代,歐洲各國將無軌電車引進其位於中國的租借地,並且開始在亞洲逐漸興盛。然而因內燃機的進步,加上機動性高與調度便利等優點,內燃巴士逐漸取代路面電車與無軌電車,一度讓無軌電車大量減少,許多西方國家如英國、美國等,都不再使用無軌電車。
但有趣的是,許多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因節省燃油,且統一生產造價便宜,所以至今使用無軌電車的國家仍不少,光是莫斯科目前就仍有1251公里的路線,超過1800輛無軌電車服務,每年搭載六億人,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無軌電車系統。
日本則是在1928年,由阪急電鐵引進,之後陸續於東京、橫濱、川崎、名古屋、京都、大阪與神戶等都市開始營業,然而戰後因都市發展,無軌電車與路面電車一樣,不敵時代進步,成為阻礙交通的元兇,而陸續廢線拆除,至今在日本的都市已看不到無軌電車的存在了。
然而關電隧道無軌電車與立山隧道無軌電車,這兩條路線卻因某些因素,而存在至今,成為日本相當罕見的軌道系統。當年為了興建黑部水壩,因此必須從長野縣的大町,以及富山縣的立山,興建兩條隧道,用以輸送建設資材與設備,其中立山隧道長3.7公里,而大町隧道(現在的關電隧道)更長達5.4公里。
當年這些浩大的工程,吸引國際的目光,而黑部水壩完工之後,運送資材的路線,關西電力將其改為觀光路線,開放給一般旅客觀光,成了目前的立山黑部阿爾卑斯路線。
由於關電隧道全長超過五公里,如果行駛一般巴士,必須要興建換氣設備與導氣坑,但因隧道經過2千6百多公尺的鳴澤岳與赤澤岳,興建導氣坑與相關設備成本過高,最後決定採用無軌電車系統,不但在隧道內沒有排放廢氣的問題,調度上也比一般的電車彈性來得大,可以輸運大量的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