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初創公司沒錢沒資源,或是中小企業在受到疫情的衝擊之後,才開始感受到電商的重要性,但行銷推廣的預算很少,而且成立一個獨立網址及獨立形象的「客製化網站」,相對成本較高、又可能內容觸及率很低…。怎樣才能低成本獲客呢?想實現這個願望,就要靠「自媒體矩陣」。
「自媒體矩陣」其實就是一種自媒體傳播的組合,將同一個企業或個人品牌進行行銷的方法,它具有以下的優點:
一、行銷方式多元
無論是貼文、影片、梗圖,搭配時事的宣傳等多種形式的表達,只要能滿足消費者追求視覺上的豐富及產生共鳴,就是有效的溝通。而且投放的時間、時長、地點、方式都可以依照企業主的規畫來進行,在安排上更具有彈性。
二、增加廣告宣傳效果
藉由在各種不同平台的曝光,增加互補優勢及資源互換,例如在IG發限動、在FB發完整視頻,無論是粉絲頁或經營社團,用戶多次看到產品相關的資訊後,就會增加想購買的欲望,或是至少從點進網頁開始、試圖想多了解宣傳的產品。
三、獲取更多的流量
多露出就是機會,在各種不同平台的「按讚」,都是開始創造聲量的方式。也可以藉由大數據的分析,開始了解日後應該在哪個平台下廣告,才能最有效益,更有CP值。
四、成本低廉
雖然一開始未投放廣告時,觸及率會比較低,但透過員工、親朋好友的轉發,總是會慢慢擴大影響力,相對來說成本低、效果好,而且一但放到網路平台後,就是24小時全天候播放,相同成本可以獲得更多的收益,相同收益需要付出的成本也更低。
另外,自媒體矩陣根據內容,又可以分成平台型矩陣、展現型矩陣及內容型矩陣。透過不同的平台屬性,決定要使用文字、圖片、視頻或音頻,並且根據表達的內容,又可以建立各種不同的 #hashtag,就算是相同的內容,但是用不同的方式表達,也可以帶來不同的曝光。引流模式各不相同,但帶來的流量都是公司在推廣品牌時的實際收穫。
如何打造成功的自媒體矩陣,下列條件缺一不可:
一、做好定位
和一般行銷一樣,需要先確認產品的屬性、確認品牌要經營的方向,進而細分各個產品線及所屬年齡層,從了解「需求」開始切入。
二、確定營運團隊及方向
自媒體矩陣最重要的,就是達到「實現變現」。在營運上固然可以「瞎子摸象」,慢慢摸索最適合的方式,但也可以選擇透過專業的團隊輔助,對企業內部人員進行訓練,並透過專業人員進行監控及優化數據,讓行銷更有效;若是企業內部沒有相關人員的配置,則可以委託專業團隊進行,在撰寫文案或是投放內容時,更能快速吸引消費者目光,減少磨合的時間。
三、選擇平台
不同於專屬網站的封閉性,平台(如FB、Line、YouTube)等,提供每個用戶一個「專區」,用來存放個別用戶產出的內容,而平台本身有導流機制(即演算法),就可以打造流量的持續循環,創造價值。 (相關報導: 「消費者更愛對話,不愛推文」電商專家:Messenger和微信很重要,讓你可以培養鐵粉 | 更多文章 )
要做到自媒體矩陣,就要多方經營社群平台,在台灣,使用Line的人數最多,但要讓消費者願意加入官方帳號,一般都要搭配獎勵或優惠,而Facebook使用的族群廣泛,但觸及率則愈來愈低;而年輕人愛用Instagram,在推廣上就要多利用限時動態、圖像照片來表現風格、分享產品在生活上的運用。無論如何,社群平台的特性就是透過按讚、分享、留言互動的功能,累積品牌的聲量,增加商品的曝光度,能夠利用的平台愈多,就愈有機會創造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