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有「不安全感」?別只是怪父母!你該先停止的是「詛咒自己」

自我設定就像是對自我的詛咒,讓不快樂一直發生。(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所謂「安全感」,就是一種感受,因為我們理性上都知道我們一直很安全,有得吃有得住,沒有戰爭也沒有飢荒,因此不安全感是一種感覺上的困擾。

你覺得自己活在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帶完安全感訓練工作坊,又一次有了很深刻的體悟,讓學員們在探索中看見內在對話,我感到慶幸的是,很多來參加工作坊的人,都已經意識到「自己」才是不安全感的原因,但不清楚怎麼幫自己建立安全感,而不停跟內在的不安、惶恐搏鬥。

自我設定就像是對自我的詛咒,讓不快樂一直發生

有時候那句我們最常對自己說的話,往往就是我們的自我設定。而這往往是經常發生在我們生命裡的重複經驗,所帶來的自我詛咒。曾經這些場景,帶給年幼的自己強烈的不安感,而長大後我們則不停複製這種不安感。

1、「都是我的錯,都是我不好!」

強烈的自責、害怕和無助的感受,讓你困在原地,當沒有人引導你去看懂自己的情緒時,你會在自己的世界形塑出「都是我的錯,都是我不好」,而經常會對「自己造成」的許多事感到抱歉。(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強烈的自責、害怕和無助的感受,讓你困在原地,而經常會對「自己造成」的許多事感到抱歉。(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小時候父母大吵,你總是害怕的躲在樓梯間,緊盯著父母,害怕其中一人自此衝出家門。有幾次你知道父母是因為你吵架的,因為你的教育費,或者因為對你的管教方式,而你經常不知道怎麼做才好,究竟如何讓父母停下衝突。

接著你強烈的自責、害怕和無助的感受,讓你困在原地,當沒有人引導你去看懂自己的情緒時,你會在自己的世界形塑出「都是我的錯,都是我不好」,而經常會對「自己造成」的許多事感到抱歉。

像是另一半又不開心了,老闆又生氣了,因為過往總是讓父母衝突的經驗,讓你覺得別人生氣也是你的責任。詭異的是,你也不知道為何,你身邊就是充滿常說「都是你的錯」的人,小時候很怕父母衝突,長大後努力應和別人就為了不起衝突,卻一直在這樣的環境裡無助委屈,強烈缺乏安全感。

你的心境,就回到兒時記憶裡的樓梯間,那個不安的小孩。

2、「我不重要」

大人總是將你遺忘,你總是最後一個離開幼稚園的孩子,有時候還是你走回家後,家人才發現忘記接你回家,卻又看你這麼乖,也頗放心的,之後忘記的事情還是再度發生。

你其實感覺孤單又嫉妒,因為弟弟就不會被忘記,而你默默地告訴自己,就是「我不重要」,所以乾脆就安靜地做好本份的事情,然而這股被忽略與遺忘的傷痛,卻依舊在日後展現。「反正我就隱形人嘛!」當你被排擠時你這樣自我安慰,你通常不會去爭取也不會去表現自己,你讓自己穿上隱形斗篷,也埋沒你的才華,你也不相信自己擁有什麼才華,卻到了三十多歲時強烈質疑起自己的人生和價值,更看不清自己活著的價值。你還是習慣默默地告訴自己:「你不重要」,帶著黯淡又無力的神情,是不是即使有一天消失了也無所謂。

然後你的心境,又回到小時候被遺忘在幼稚園,那個孤單的小孩。

3、「我怎麼做都沒有用」

你不知道從哪一刻起開始學會逃避,雖然你心裡還是很想努力拼命,可是面對成年之後工作出現問題,情感出現問題,你習慣讓自己躲起來。(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你不知道從哪一刻起開始學會逃避,雖然你心裡還是很想努力拼命,可是面對成年之後工作出現問題,情感出現問題,你習慣讓自己躲起來。(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你拿著95分的考卷呆愣在那裡,你不知道怎麼回應媽媽問你:「為什麼不會寫?」,你知道怎麼回答都不對,因為都不會是媽媽要的答案。而這種被問了之後腦袋空白的次數早就數不清了。 (相關報導: 伴侶一個換過一個,卻始終沒靠岸?有種人「愛情成癮」,沒了熱戀感就想逃... 更多文章

你其實覺得又羞愧又驚嚇,面對「做錯」或「不會」的情境,你就是腦中一片空白。你不知道從哪一刻起開始學會逃避,雖然你心裡還是很想努力拚命,可是面對成年之後工作出現問題,情感出現問題,你習慣讓自己躲起來,面對老闆罵你腦包怎麼一直出錯,面對伴侶一直追著你跑,你不知道為什麼心中不知名恐懼的怪獸怎麼都不放做你,卻沒看見是自己在黑暗中一邊對自己說「你怎麼做都沒有用」,又一邊咧嘴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