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昭南專欄:美簽署「台美貿易倡議」將促使台灣經濟「脫中入美」!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於華府美國在台協會(AIT)總部,由駐美代表蕭美琴(前左)與AIT執行理事藍鶯(前右)代表雙方簽署,行政院政委鄧振中(後左)、美國副貿易代表畢昂奇(後右)及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羅森柏格在場見證。(蕭美琴推特)

6月14日,台灣最精明的財經專家謝金河社長在一場演講時表示,目前對未來趨勢影響較大的是「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要將供應鏈設置在友善國家,並持續提升台灣的國際影響力,坊間很多似是而非的言論,像馬前總統最喜歡說「兩岸關係不好,台灣經濟一定不會好」,謝金河社長則要告訴大家,兩岸關係很好時,台灣經濟也從來沒好過,反倒這3年,台灣經濟基礎非常好,台股創歷史高點。

從本質上講,謝金河社長提及的所謂「友岸外包」(或譯為友岸合作),是指將供應鏈改道至政治經濟上安全或低風險的國家,以避免業務無法正常開展。是美國實施的一項外交及貿易政策,旨在要求企業撤離跟美國有地緣政治衝突的國家,轉而優先與盟國或價值觀相近的國家發展貿易關係,並建立彼此互助的供應鏈。

「友岸外包」:美國重塑世界體系的戰略制高點

「友岸外包」這一名詞係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葉倫(Janet Yellen)在2022年 4月的一次演說中首次提到;同年 6月,白宮發表一份關於建立有彈性供應鏈的報告,內容使用「同盟與友岸外包」來討論今後的國家供應鏈政策。

葉倫論述的背景可追溯到2018年美中貿易戰,美國為將中國限制於半邊陲國家,採取一系列「精準脫鉤」的經貿措施。烏俄戰爭的催化之下,更使美國與其盟邦驚覺到既有生活世界的條件,有部分是建立在「資源靠俄國,製造看中國」的現況。地緣政治造成的經濟衝擊,更使美國有了重塑世界體系的念頭。

參照湯名暉先生去年 6月發表的《美國「友岸外包」 重塑印太安全與經濟體系》一文中所介紹的:由於歐洲直接面對俄國(與前蘇聯)的威脅,並無海洋作為天險,較能整合各國歧見,而同樣作為二戰發起者的日本卻無此條件,破碎的地理環境讓印太各國不會立即性受到軍事威脅。但今日美國為使各國扮演相對應的「友岸外包」角色,印太安全問題將不可迴避,日本勢必得強化國防能力和功能性,才能應對地區潛在威脅。換言之,「友岸外包」將加速日本邁向「正常化國家」的進程

湯名暉在該文中特別提示:

對台灣而言,美國在「友岸外包」的基礎上加強美台合作,意義更大於現階段加入印太經濟架構(IPEF)。首先是再確認台灣在美國塑造的世界體系中的定位,而不只是印太經濟架構的功能。再者,可避免印太經濟架構的議題讓台海環境更為嚴峻性,使台灣保持議題彈性,在「戰略模糊」的架構下實現經濟層面的「戰術清晰」成就。第三,強化安全功能的日本,更有實力以保障供應鏈為名,實踐「美日安保」介入「地區有事」。

從這一年來的局勢開展,湯文所諭示的關於台灣的這三個核心重點都已逐漸浮現出基礎架構。 (相關報導: 42比0壓倒性通過!台美貿易倡議首批協定,美眾院歲計委員會過頭關 更多文章

2022年4月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在大西洋理事會(The Atlantic Council)演說,談拜登政府新的全球經濟策略時首度提出「友岸外包」。(取自 Atlantic Council網站).png
2022年4月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在大西洋理事會(The Atlantic Council)演說,談拜登政府新的全球經濟策略時首度提出「友岸外包」。(取自 Atlantic Council網站).png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促使台灣經貿「脫中入美」

6月 1日,「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談判首批協定正式宣告完成簽署,其內容包括有關務行政及貿易便捷化、良好法制作業、服務業國內規章、反貪腐、中小企業等五項議題。這是1979年以來台美間最具規模、最全面性的貿易談判所達成的成果,不僅標幟台美經貿關係歷史性的里程碑,也為台灣和主要貿易國洽簽貿易協定,邁出關鍵一步。多數觀察家均認為,此一協定的持續談判必將有助於台灣經貿「脫中入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