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何不讓中國當個「開發中國家」?美中各自的盤算是什麼

北京街頭的iPhone廣告,上頭寫著「力保個人信息安全/這很iPhone」。(美聯社)

6月8日,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投票通過一項名為「結束中國的開發中國家地位法」(Ending China's Developing Nation Status Act)的法案,此舉為美國參議院全體投票鋪平道路。

今年月底,美國眾議院也曾全票通過一項類似法案。按照美國的立法流程,眾議院和參議院分別通過後,再交由美國總統簽署,法律將正式生效。目前還沒有消息美國參議院何時會對法案進行投票。

此法案要求美國的行政部門採取措施,推動國際組織終止中國的「開發中國家」地位,並將中國的地位改為「已開發國家」。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回應稱,「美國想把『已開發國家』的帽子強加給中國,不是出於對中國發展成就的讚賞肯定,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要把剝奪中國的開發中國家地位作為遏制中國發展的一張牌。」

好處——為何中國不想當「已開發國家」?

長遠來看,中國當然是相當「已開發國家」的,並且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提出了這一構想,即所謂的「三步走」戰略,其中的第三步,就是在2049年中共建政100週年時,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已開發國家水準,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美國為何要終結中國的「開發中國家」地位

「現在(放棄開發中國家地位)還不是時候,當個開發中國家,即有政治利益,也有經濟利益。」一位在香港的國際關係學者向BBC中文表示。

比如在世界貿易組織(WTO)協定中,有超過150項條款都明確開發中國家享有」特殊和差別待遇「(Special and Differential treatment),開發中國家成員可在關稅減免、延長磋商期限、非關稅壁壘等方面享有更優惠的待遇。

不過,在雙邊貿易中,很多已開發國家會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給予另一國開發中國家地位。比如,在2020年2月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就宣佈取消25個經濟體的世界貿易組織(WTO)開發中國家優惠待遇,其中就包括中國,還有比中國經濟水準更高的中國香港、新加坡、韓國,甚至還包括經濟水準更低的阿爾巴尼亞、阿根廷、印度、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烏克蘭和越南等。

但在其他國際條約中,開發中國家也能享受優待,尤其是環保領域。1972年的《人類環境宣言》、1987年的《蒙特利爾議定書》、1992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以及2015年的《巴黎協定》,都在不同程度上承認已開發國家應該照顧開發中國家,並允許後者暫緩執行減排措施,以及更寬鬆的減排義務,還要求已開發國家向開發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

背後的邏輯是,已開發國家在過去幾百年間是溫室氣體的主要排放國,所以現在應該承擔比開發中國家更多的減排義務。

在政治上,中國長期將自身定義為「最大的開發中國家」,早在毛澤東時代就提出「第三世界」的理念,在國際戰略上從美蘇選邊站,過渡到團結「亞非拉兄弟」。 (相關報導: 黎蝸藤專欄:福島水排洋到底危不危險? 更多文章

「政治上的利益已開發國家幾乎無一例外是歐美已開發國家,深度嵌入西方的政治體系、話語體系、國際治理體系,中國很難在西方固有體系中取得領導地位。」上述學者表示,因此中國選擇發展自己在開發中國家,或者說新興民族國家中的地位,中國經常說是被非洲兄弟」抬進「聯合國的,第三世界、亞非拉等概念在中國耳熟能詳,改革開放後,開始出現金磚五國、亞開行等,都是中國通過「開發中國家」構建多極化世界秩序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