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iPhone上市幾年後,這家公司還在用磁片?葡萄王曾盛麟如何帶葡萄王數位轉型

54歲的葡萄王,如何在10年內數位轉型,脫胎換骨成現代企業?(圖/葡萄王)

「葡萄王極品靈芝王!」大概在20年前,這句廣告台詞常常出現在電視上,深植一個世代的人心中。這是葡萄王生技的廣告,它創立於1969年,現在是市值近260億新台幣的上市公司。在過去54年中,葡萄王推出康貝特、靈芝王等經典商品,陪伴台灣人走過經濟起飛、高科技崛起等歲月。

葡萄王是很資深的公司,雖然會給人值得信賴的形象,但亦產生品牌形象老化的感受。葡萄王現任董事長暨總經理曾盛麟剛加入葡萄王時,就有這種感覺。曾盛麟回憶,自己2010年從英國回台,進入父親成立的葡萄王任職時,發現多數同事公務上不使用email,會議也不用PPT做簡報,甚至還在用3.5吋磁片傳輸檔案。這時,iPhone已經上市近5年了。他面對這樣一家老公司,如何帶領平均年齡46歲,幾乎不會使用電腦的員工數位轉型,讓葡萄王轉型成現代化的公司?

「當我看到公司流程有多傳統,我真的很震驚!」

曾盛麟表示,自己原本在英國留學,畢業後留在英國工作,一待就是15年,在一家年輕的顧問公司上班。但2010年他選擇回台灣,來到父親的公司,「當我進到葡萄王這樣傳統的企業,我感到很震驚!」雖然當年數位轉型的概念還未盛行,但曾盛麟認為,自己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讓葡萄王數位化。

曾盛麟回想,在自己加入葡萄王之前,因為父親對電腦不熟,傾向用傳統的方式營運公司,所以同仁也都跟隨他的步伐。雖然2010年早就有電腦,甚至也有最初代的iPhone,葡萄王卻使用傳統的粉筆與黑板溝通,「所有的公告都是我父親親手書寫後,貼在公佈欄上,同仁再影印手寫公告,從總公司寄到台北,再貼在台北辦公室的布告欄上,而不是寄email。」

因為大部分的同事不熟悉電腦,自然不會使用email。曾盛麟表示,當年很多員工不會用Excel,也不太會做簡報,只會用Word來撰寫簡單的文件,因此數位轉型的第一步,就是要幫助同仁學習新的技能。於是葡萄王招募了一些資訊相關科系的人才,協助同仁學習電腦,從最基本的Mircosoft Office工具開始,一步步幫公司轉型。

曾盛麟坦承,雖然學習新技能是數位轉型的第一步,許多員工也願意接受改變,但改革無法一蹴可幾,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尤其是一些年紀較大的員工。另外,曾盛麟也需要面對懷疑的聲音。有些資深員工質疑改革的必要性,認為公司仍在穩定賺錢,沒有必要投資時間與金錢導入新系統。

人們往往排斥改變,曾盛麟自己也曾抗拒用iPhone

人們往往排斥改變,當習慣某種模式或行為,突然被要求改變,人就會抗拒。其實曾盛麟自己也不例外,因此他以自身為例,分享使用iPhone的經驗。 (相關報導: 這公司10年前還在用磁片,如今卻是零碳轉型先鋒!專家:2030年,得碳者將得天下 更多文章

曾盛麟分享,iPhone剛推出的時候,其實自己對智慧型手機很抗拒,因為已經習慣Nokia手機,「甚至可以閉著眼睛打簡訊,」所以iPhone第一、第二代上市時,曾盛麟完全不理會,直到iPhone 4上市,才開始接觸智慧型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