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提議建「金廈大橋」聯結金門和廈門,綠營馬上批他「現代吳三桂」賣台,藍營噤聲不語怕被扣上紅帽子,陸委會則罵柯P是「荒謬無知」,連民眾黨自家人也發飆,直斥阿北是「北七」(白癡)。到底柯文哲使出的是選戰高招,還是昏招?
獨特地緣政治的金門,台灣治下最靠近中國的國土,過去有國共交戰的「心戰喊話」,而今成為藍綠選戰的「政治喊話」。從十萬駐軍戰地轉型成觀光景點,更自1990年的《金門協議》開啟了兩岸協商的新猷。
健忘民進黨,抗中抗到爽
多次從金門向北京遞出橄欖枝,挖空心思展現「和平」姿態的民進黨,似乎罹患了健忘症。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1994年主張「金馬撤軍論」,引起台灣本島和金馬外島的激烈論戰,砲火燒到台北市長選戰。陳水扁2002年提出「大膽談話」,邀請江澤民喝茶談天,進行政黨和解,但扁後來提出「一邊一國」與「終統論」,更為美中台關係丟下震撼彈。選民只記得阿扁「大膽」,倒是未曾看到民進黨和共產黨之間的「對話」。

謝長廷2008年競選總統時,邀請胡錦濤訪問金門,希望兩岸在這個「和平特區」舉行協商談判,這個構想後來成了「夏張會」(時任陸委會主委夏立言與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會面),而一些大型會議如兩岸企業家峰會去年也在金門舉行。一度傳出北京提議「馬習會」將在金門舉行,新加坡並非首選。
金門也是蔡英文開啟小三通的試驗地。兩岸直航多如過江之鯽,蔡英文還是老愛搬出「小三通」當作了不得的政績。蔡英文在陸委會主委任內,不只開放金馬「小三通」,也從金門試辦小額人民幣兌換。直到2012年蔡在金門宣告:「在我主政下,兩岸關係只會持續前進,不會停滯或倒退。」如今,此語成了詐騙人民的芭樂票,台灣成了全世界最危險的地方。

陸委會痛罵柯文哲「無知」,把金門當成「反中最前線」。陸委會忘記了,海基會董事長田弘茂2017年1月拋出期盼與中國海協會長陳德銘在金門會面時,對此樂觀其成,還說這項提議「合理可行」。曾經何時,兩岸官方的白手套已換成了拳擊手套,你來我往,打得彼此鼻青臉腫。
無奈金門人,搭橋欠一腳
民進黨高舉「抗中保台」旗幟,反對在金廈之間搭橋。反倒是柯文哲藉著國民黨紀念胡璉的場子,拋出「搭橋說」引爆喧騰。金廈大橋有幾個版本,戰鬥藍發起人趙少康認為是從大金門連結對岸大嶝島的「金嶝大橋」。其實交通部早有腹案,興建中的「金門大橋」是連結大、小金門(烈嶼)的跨海大橋,而規畫中的「金廈大橋」(有加了「和平」兩字的「金廈和平大橋」)是連結小金門與對岸的廈門島。

金門大橋是要為金廈大橋預先鋪路。「金門大橋」是連接大、小金門之間的跨海大橋,總長不過5.4公里,上自李登輝,歷經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四位總統,從倡議興建至今,匆匆已過20年。從北京堅決力主互聯互通,金廈大橋的架設不會限於金門,勢必會延伸到台灣本島,因此猶豫不決的是台灣政府。
珠港澳大橋都蓋成了,金廈大橋或京台高鐵,對北京來說皆是小兒科。金廈大橋一旦建成,不只是車人往來,還有輕軌、高鐵、電纜,也能隨之貫通。這不只是民進黨立委候選人陳滄江與蔡英文的「共同政見」,也是前金門縣長陳福海(無黨籍)提出的「新四通」(通水、通電、通氣、通車)。陳福海這個主張,後來也被朱立倫納入參選總統的政見。

藍綠棄兩岸,柯P占先著
隨著美中新冷戰的到來,朱立倫曾拋出「雙門(金門、廈門)和平生活圈」,推動「新四通」,皆拋到九霄雲外,現在赴華府大談兩岸之間是「沒有共識的共識」。柯文哲拋出「金廈大橋」的討論熱度,竟然比朱立倫的「親美論」還要火熱。而朱的黨內政敵羅智強對柯P表示「敬佩」,暗裡譏諷朱立倫日前宣示的親美路線。
金門會不會成為下一個香港?對民進黨來說,有利用價值時盡情榨取,沒利用價值時棄如敝屣。因為香港反送中撿到槍而獲利的「辣台妹」,號召大家支持《時代革命》紀錄片撐港挺台的呼籲言猶在耳,如今直接拆穿了自己「撐香港」的政治口號。而今對幾年前的「金廈大橋」政見棄如敝屣,忘而不談,果然再度印證了騙完選票就雲淡風輕的傲慢態度。 (相關報導: 風評:金廈大橋會帶給金門繁榮還是風險? | 更多文章 )

柯文哲搶下兩岸話語權,為2024選總統預先鋪路。金廈大橋,論其利弊得失還言之過早,打金門牌是否明智還有待觀察,兩岸官方每周上演拳擊賽,可見的未來,仍是個可望而不可及的夢想。但金廈大橋至少是個「和平」象徵,國民黨和民進黨都拋棄了這個「和平之夢」,唯獨柯文哲巧妙地先佔得有利的制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