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黨主席、台北市長柯文哲到金門為民眾黨開疆闢土、成立黨的連絡處,並且在當地受訪時主張興建「金廈大橋」,他說這比「小三通」更有效率;而陸委會直接批評柯文哲把金廈大橋和小三通並提是指鹿為馬,「無知主張、荒謬比擬」,無視國安風險。柯P一席話讓爭議多年的金廈大橋又成焦點,更重要的是,再度突顯出金門這個鄰近中國大陸海岸的島嶼,七十多年來身處邊陲的悲哀。
中國從本世紀初就倡議要興建連接兩岸的交通管道,2004年中國國務院通過《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就包括一條連接北京與台北的高速公路(京台公路),到了2008年北京更提出福州至台灣的鐵路規畫。之後更具體提出北中南三條連接兩岸的鐵公路規畫,其中南線就是從廈門、經金門、澎湖到台灣嘉義。2016年「十三五」規劃綱要中,再納入京台高速鐵路。京台高速公路中連接福建與台灣的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平潭段也已於2020年通車。

金廈跨海大橋則是在2009年中國福建推動「海西計畫」時提出的,當時把金廈跨海大橋視為福建省高速公路網的一部分。而金門縣政府也曾在2006年委託顧問公司研究金廈大橋的可行性。2014年中國「首善」陳光標還宣布要投資15億人民幣興建金廈大橋。不過,就像這位被中國重要媒體《財新》封為中國「首騙」的大善人吹噓過的不少善舉一樣,這個投資案也無疾而終。
金門與廈門早已是一日生活圈
之後中國大陸仍繼續在倡議金廈大橋,2019年1月,習近平發表《告台灣同胞書》40週年紀念談話,提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還稱「金門馬祖可優先考慮和大陸應通盡通,通水、通電、通氣、通橋的新四通」。福建省方面也宣稱已展開廈金大橋大陸端的測量勘察。

從「京台公路」、「海西」到「新四通」,在這個脈絡下,陸委會很自然地會把金廈大橋視為中國的統戰構想,目的在於讓金門融入廈門,成為福建的一部分。依中共宣傳說法,金廈大橋一旦建成,將是連接金廈、接軌兩岸的「臍帶」。而2019年新上任的金門縣長楊鎮浯也呼應習近平,宣布成立「新四通專案辦公室」。當年6月海峽論壇在廈門舉行,中國政協主席汪洋、國台辦主任劉結一等北京大員出席,金門方面則有楊鎮浯、金門議長洪允典、立委陳玉珍和縣商會理事長李有忠等人與會,楊鎮浯就在大會開幕致詞時就倡議打造「金廈共同生活圈」。
固然,從胡錦濤時代的「海西」到習近平的「新四通」,都是要把金門融入福建。事實上,因為地理與歷史因素,早在1949年之前金門與廈門就已是一日生活圈;在1992年金門解除戰地政務之後,金廈民眾私下往來逐漸恢復,小三通後金門人到廈門置產也是稀疏平常的事。楊鎮浯口中的「金廈共同生活圈」已是存在的事實,若有一條大橋連接兩地,那就更是乳水交融。 (相關報導: 提建金廈大橋遭陸委會批無知 柯文哲反酸:是在罵蔡英文2016年政見嗎? | 更多文章 )
金門人不想再度淪為兩岸衝突砲灰

2015年立委選舉競選期間,當時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也來到金門,並為當時還是民進黨籍的立委參選人陳滄江助選,陳滄江競選政見中就包括了興建金廈大橋。蔡英文當時口頭上並未替金廈大橋背書,不過她強調自己在陸委會主委任內花六個月就成功地讓小三通從無到有,為金門繁榮打下基礎,也宣稱若當選後會讓和平與穩定持續,幫助金門再創發展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