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烏克蘭戰爭及能源危機的多重壓力之下,德國等倡導全球環保的先鋒國家計劃重新啟用原已廢棄的燃煤發電計畫,這對遏制氣候變遷的努力又可能造成什麼影響?
2022年6月,德國政府宣佈,將在冬季前大幅重啟增加對高污染煤炭的使用,以保護能源供應,因為俄羅斯削減天然氣出口可能會造成德國嚴重的能源短缺。
作為歐洲最大經濟體的德國並非唯一將重啟燃煤發電的西歐大國:意大利、奧地利、荷蘭、丹麥都紛紛宣佈類似重啟燃煤發電計畫的計劃。它們也都是曾經呼籲放棄煤炭能源和倡導環保的先鋒國家。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巨大轉變?這對遏制全球氣候變遷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俄烏戰爭和新冠疫情
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全球開始逐漸走出新冠病毒疫情、各國相繼解封,各行各業復工復產,能源需求重新上升。
但全球能源供應卻處於低谷,這導致能源價格全面大幅上漲。隨著石油、天然氣的價格暴漲,煤炭價格也從低谷回升。而煤炭是相比之下最便宜及方便獲得的資源。
俄烏戰爭2022年2月開始後,西方以美國為首開始對俄羅斯出口能源實施制裁,俄國則採取反擊制裁措施。
俄羅斯是世界第三大產油國,排在美國和沙烏地阿拉伯之後。
在對俄羅斯的制裁宣佈前,俄羅斯每天出口約500萬桶原油,其中過半出口到歐洲。
供應減少和通貨膨脹
意大利大約有40%的天然氣需求量由俄國供應;德國約1/3;法國約1/5天然氣由俄國供應;而奧地利來自俄國的天然氣供應佔其所需量約80%。
但歐盟公布的新能源政策宣佈停止依賴俄羅斯的石油,在2022年底前禁止購買俄羅斯的石油。
而俄國採取反制措施,勒令「不友好」國家需要用盧布結算購買天然氣的賬單。在歐盟宣佈凖備禁用俄國能源的計劃後,莫斯科也以技術為由減少供應,稱是因為受到加拿大制裁無法像過去一樣從加拿大進口天然氣管道及相關設備的配件。
自2022年6月以來,德國、法國、意大利等西歐國家的天然氣運營商都表示,原來已經計劃好的來自俄國的天然氣供應量大幅減少。這讓這些國家無法為2022年冬季儲備足夠的天然氣能源。
戰爭、制裁與反制裁都繼續推高國際石油和天然氣價格。能源價格上漲後,歐洲各國經濟受到巨大壓力,通貨膨脹開始大幅上揚,民生壓力劇增。
能源危機對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德國的衝擊迫在眉睫:作為全球製造業大國,德國製造業面臨能源供應不足甚至中斷的威脅。
遠水近渴和權宜之計
在美國和中東有著豐富能源情況下,其它能源大國為何難解歐洲的燃眉之急?
俄烏戰爭爆發後,歐盟決定從美國和其他國家大幅增加採購液化天然氣等能源,但為接收這些能源建立必要的基礎設施需要時間。
另外,中東產油大國拒絶在短期內大量增加石油、天然氣產量,這使得石油和天然氣價格繼續一路走高。
歐洲本來即有豐富和現成的煤炭資源與基礎設施,因此,重啟已經廢棄的燃煤發電成了一個權宜之計。
德國大眾汽車集團的高管表示,由於擔心俄羅斯將切斷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大眾將維持使用煤炭而不是天然氣運行發電廠的能力。

氣候目標與戰爭前景
如果烏克蘭的戰爭將長久持續下去,恐將直接影響到歐盟的能源政策。
在能源安全面前,德國高官表示,不得不做出痛苦決定,重啟已經廢棄的燃煤發電。另外,歐盟的大經濟體重新加大對石化能源的投資。
上述情況引發擔心,歐盟或許要被迫放棄部分氣候變遷目標。
重新增加使用石化能源的現象並不僅是在歐洲,中國和印度都大幅增加了煤炭能源的使用。 (相關報導: 中國其實不打算對台灣動武?黎安友:習近平偏好以拖待變,美國與台灣應耐心與其周旋 | 更多文章 )
氣候變遷對人類和全球的威脅仍然存在。分析人士說,即便就像德國高官預計只是在兩年內重啟燃煤發電,世界遏制氣候變遷的努力仍在繼續,但類似德國等歐盟環保先鋒國家重啟已經廢棄的燃煤發電,自聯合國巴黎氣候協議後全球形成的遏制氣候變遷的動力在歐洲或許將遭遇一定的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