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才是「境外敵對勢力」?BBC帶您一次看懂《反滲透法》爭議!

台灣總統蔡英文力推反滲透法,防範境外敵對勢力。(BBC中文網/GETTY IMAGES)

距離台灣大選不到兩周,台灣立法院12月31日下午3點多對防範中國介入台灣社會的《反滲透法》進行三讀審議。

主張訂立該法的民進黨憑藉在立法院的人數優勢,促使該法在爭議聲浪中三讀通過。國民黨則採取「不投票、靜坐抗議」的方式表達反對,不過最終並未影響反滲透法三讀通過。

中國國台辦此前批評蔡英文政府以修法手段作政治操弄,大開民主倒車,國民黨則認為修法的程序有瑕疵,在台灣選舉前的政壇掀起漣漪。

抵抗中國威脅

台灣總統蔡英文力所推的《反滲透法》主要是防範境外敵對勢力,像中國政府對台灣民主政治運作及影響選舉,如介入公民投票、總統大選、對政府機構游說。

為何蔡英文急著在此時推動《反滲透法》?《日本經濟新聞》12月25日分析稱,這是為了阻擋中國介入即將到來的台灣大選,該報導指出,《反滲透法》完全是針對北京的宣傳活動而來,蔡英文和所屬的民進黨將自身當作年輕選民的保護者,可以抵禦來自北京的野心。 

長期研究台灣政黨政治的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政治學博士候選人南樂(Lev Nachman)向BBC中文分析,《反滲透法》緣於王立強間諜案發生後,民進黨在某種程度上需要作出政治反應。

台灣有學者則認為《反滲透法》可能選舉考量大於國安考量。台灣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柳金財在媒體撰文表示,《反滲透法》從宣傳造勢、設定主軸到立法確立,都企圖拉抬蔡英文及立委選舉之聲勢。

蔡英文
台灣2020年1月11日舉行總統選舉。(BBC中文網/EPA)

蔡英文12月26日在電視政見會上表示,台灣社會普遍對中國社會全面滲透台灣存在恐懼感,希望政府拿出作為,但政府作為須有法律根據。

南樂表示,面對來自中國政府的威脅,民進黨越強調中國對台灣的影響力及如何破壞台灣民主,「對於蔡英文及民進黨的選舉就越有利」。他表示,這一直是民進黨在總統選舉中的戰略,也是其競選論述。

蔡英文表示,《反滲透法》已在立法院討論過一段時間,許多國家也透過立法防堵中國越來越多的滲透和內政干預。她強調:「台灣比這些國家更直接面對中國各種威脅和滲透,國內卻有一些人把我們建置民主防護網的機制,視為挑釁、戒嚴,這是非常負面、不可取的看法。」

爭議在哪

12月29日台灣舉行總統選舉辯論會上,《反滲透法》也成為辯論焦點之一。韓國瑜在辯論結束受訪時說,《反滲透法》若過,140萬台商,以及「五月天、吳寶春可能都會被起訴,每個人脖子都綁炸彈,引爆器在民進黨手上」。

國民黨強烈反對《反滲透法》,認為草案對「境外敵對勢力」的定義模糊,且該法涉及國家安全及人民權益,在未通過委員會審查以及朝野充分討論的情況下通過,有很大問題。 (相關報導: 《反滲透法》三讀 民進黨團:保護台商、台生在中國的最大後盾 更多文章

南樂認為,國民黨的批評是有道理的,該法案有些部分模糊不清,定義必須更加清楚。但是他強調:「國民黨真正恐慌的是該法可能會對他們的未來造成傷害。」不過,柳金財在媒體撰文稱,在欠缺政黨共識、社會認同的前提下,「反滲透法」恐因政黨對立、統獨爭論及國家認同分歧,進而裂解社會凝聚、分化族群和諧及加劇政黨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