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顧爾德專欄:美國會把台積電「攬條條」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左)今年4月和布魯京斯研究院活動中說,美國國會為半導體業提供 500 億美元補貼的努力是項「昂貴的徒勞之舉」。(顏麟宇攝)

美國哈佛大學政治學者艾利森(Graham Allison)曾提出「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他藉此警告美中不要陷入相互毀滅的鬥爭中。這個說法甚得宣稱「太平洋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國」的習近平歡心,習大數度引用「修昔底德陷阱」來勸美國不要處處為難中國。

不過從去年底開始,艾利森多次警告中國高科技要超車美國了!他和前谷歌執行長施密特(Eric Schmidt)數度聯名發表文章,稱中國在人工智慧(AI)、半導體、5G、量子資訊科學,甚至綠色能源各領域都對美國形成強大挑戰。兩人去年12月共同具名投書《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強調「中國製造2025」的雄心壯志令人驚嘆,「除非美國能動員全國,就像當初舉全國之力打造贏得二戰的技術一樣,否則,中國或許很快就會主宰未來技術,而這些技術創造出的機遇,也將為中國所掌控。」

支持《新新聞》

打造獨立自主的優質媒體,需要您做後盾!

點此支持《新新聞》,與我們攜手檢視公共政策、監督政府,守護台灣民主自由進步價值。

今年6月20日,他們兩人又聯名投書《華爾街日報》,一樣強調中國在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對美國各相關產業造成威脅。「從 1990 年到 2020 年,中國建造了 32 座巨型晶圓廠,而全球其他地區則為 24 座,卻沒有一座是在美國。」他們顯然又是依據「中國製造2025」的規畫期程,預期「中國有望在 2025 年取代台灣成為全球最大的晶片製造者 」。

哈佛大學教授Grahm Allison(翻拍自TED).png
哈佛大學教授、提出「修昔底德陷阱」的艾利森說,依賴台積電會造成美國國安危機。(翻拍自TED)

依賴台積電危及美國國安?

艾利森和史密特認為,「先進半導體方面完全依賴台灣會讓美國的國家安全面臨風險」;台灣海峽的衝突可能讓美國在晶片產業兩世代的領先變成兩世代的落後。

艾利森和史密特這兩篇文章有一個共同目的:為被國會卡關的《創新與競爭法》(Innovation and Competition Act) 進行說服工作,這個法案攸關美國政府對半導體產業的鉅額補助與投資。去年他們發表文章時,眾議院還未通過年度國防法案,當時眾議院擱置《創新與競爭法》,把美國政府未來5年對科技業的投資併入年度國防法案,到當年12月7日才通過。如今,參眾兩院提出各自版本的《創新與競爭法》,猶待整合。

艾利森和史密特雖然把中國視為為主要威脅者,但他們6月20日這篇文章中,台積電卻成箭靶。標題就是「半導體依賴危及美國安全」,所謂「依賴」是指對台灣的依賴。文章一開頭就引述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今年4月和布魯京斯(Brookings)研究院研究員何瑞恩(Ryan Hass)的對話,張忠謀當時說,美國國會為半導體業提供 500 億美元補貼的努力是項「昂貴的徒勞之舉」。 (相關報導: 抵減亂象1》25%研發投抵台積電無緣享受 「護國群山條款」名不符實,科技業誰受惠? 更多文章

這篇文章指出,張忠謀認為美國企業不太可能超越台積電儘管可能是正確的(張忠謀的理由是在美國設廠成本太高),但兩人認為重點是在於「先進半導體方面完全依賴台灣會讓美國的國家安全面臨風險」,因為110英哩寬的台灣海峽的衝突,可能讓美國在晶片產業兩世代的領先變成兩世代的落後。這也讓人想到5月底中國經濟學者陳文玲在研討會上公開說:「一定要把台積電這本來屬於中國的企業搶回中國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