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確保前瞻技術根留台灣,經濟部6月16日正式公布了《產業創新條例》修正草案,讓高科技業可以比照生技新藥產業,獲得25%的研發投資抵減;這個名為「護國群山條款」的修正案,因為考量到OECD國家即將上路的「全球反避稅」政策,針對研發投抵部分,訂定了「實質有效稅率15%」的門檻,然而,台灣半導體產業長期以來,因為充分利用租稅優惠,除了封測廠實質有效稅率高於15%,其餘產業包括台積電在內,都沒有高於15%,「護國群山條款」到底是要照顧誰?(系列2之1)
全球經濟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迄今,表現乏善可陳,台灣在今年(2022)4月疫情大爆發以前,因為防疫相對成功,加上美中貿易戰帶動台商回流,讓台灣經濟過去2年表現優異。由於台灣自2014年稅改以來,稅收年年超徵,相關利益團體最近又紛紛透過立委,推動租稅抵減,民進黨政府2016年上台迄今,《產創條例》已經修法5次,原本去年底該落日的《生技新藥發展條例》,相關的投資獎勵措施,又再被延長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