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23)日宣布,有48283例本土確診,境外移入73例,總共48356例確診(包含166例死亡)。確診人數中,臺中市7001例、高雄市6722例、新北市6296例、臺南市4444例、桃園市4105例、彰化縣3618例、臺北市3322例、屏東縣2263例、雲林縣1332例、苗栗縣1167例、新竹縣1158例、南投縣1149例、嘉義縣1060例、新竹市932例、宜蘭縣859例、嘉義市748例、花蓮縣665例、基隆市587例、臺東縣445例、澎湖縣246例、金門縣156例、連江縣8例。
台灣單日確診人數逐漸下降,對此,醫師沈政男也發文表示,若要讓新增曲線下降得快一些,只有唯一方法可以解決。
沈政男在臉書發文分享,確診新增高峰發生在5月26日,數目為九萬四,至今已過了27天數目下降至五萬多,降幅還不到一半,「依照這樣的速度,曲線要探底還要好久,因為要變成一半、一半又一半」,並指出唯一方法「如果要讓曲線降得快一點,最重要就是人流指數要繼續降低!」
沈政男認為,許多人都在講重複感染,其實都是錯誤。他指出,「病毒叫新冠,變種叫歐姆克隆,BA.2則是亞變種,而同一個亞變種幾乎不會重覆感染!不同亞變種,會,但比例也不會大過變種之間的重覆感染」以BA.2與BA.4/5的重覆感染來說,他認為一定會小於Delta與Omicron之間的重覆感染,而後者也最多只有四成。

沈政男指出,台灣目前感染主要以BA.2為主,若要出現BA.4/5的流行至少還要2~3個月,因此先前已感染BA.2的三百多萬人至少可以稍微放心些,而尚未感染的民眾應持續做好防疫,避免感染。而所謂致死率,為將同一天的發病死亡人數處以發病人數,高峰期為六月六日(萬分之15.9),可明顯看出六月的致死率高過五月,「這是不是代表抗病毒藥物預防重症與死亡的效果,未如預期那麼大?台灣既然使用比例最高,其實可以做出自己的統計數據。」
沈政男最後表示,若要降低死亡人數,應將確診數壓到萬例以下,「以傳染期七天來算,你遇到三百個人,才會有一個有傳染力的確診者,感染風險小很多。」
看更多【新冠肺炎疫情】最新報導:https://bit.ly/3aAQ9d6 (相關報導: 新冠肺炎》二度確診生不如死!她Ct值僅13「轉3單位都無法通報」,怒斥1922根本沒用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林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