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藍帶廚藝學院在台合辦廚藝學校一波多折,雖然預定下個月正式開課,但立委黃國書、何欣純16日痛批,國家補助款不該淪為私人企業的嫁妝,何況課程費用高達105萬元,學生根本負擔不起,要求若無法解決相關問題,高餐藍帶招生案應該停辦。
全球「享負盛名」的法國藍帶廚藝學院(Le Cordon Bleu)在高雄餐旅大學校地內開設分校招生,但礙於法令限制,一度引起「名廚來台只能教法文」的爭論。雖然隨後相關單位火速修法鬆綁,但有部分高餐師生認為藍帶在國際間是爭議不斷的「學店」,因而發起一連串的抗爭活動。

眼看藍帶將於下個月正式開課,立委黃國書、何欣純今天在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質疑,高餐藍帶獲教育部挹注政府經費1億3000萬元,使用高餐校地、建築開辦學校,學生不但沒有因此受惠,反而成了受害者,課程費用高達105萬元,「哪個學生負擔得起?」甚至可能加深校園階級化。
黃國書質疑,教育部補助藍帶毫無公共性,相關招生事宜應該立刻停止辦理。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會深入了解;教育部技職司司長馬湘萍也說,學校是針對外界招生,他們會再向學校了解細況。
相關爭議起因於藍帶學院多年前有意在台設立分校,但因外資身分而被法令卡死,只好轉與高餐簽訂合資協議,卻又相繼礙於《公司法》、《就業服務法》規定,儘管藍帶廚藝卓越中心已在2015年落成,名廚卻也只能被拒於門外;經媒體報導後,進而引發各界熱議並促使主責單位火速修法鬆綁。
眼看藍帶計畫關關難過關關過,高餐師生深感不以為然,認為外界僅聚焦在法令鬆綁面向,卻鮮少關注藍帶學院對台灣餐旅技職教育究竟是益是弊。高餐西餐廚藝系副教授陳寬定批評,「藍帶在國外惡名昭彰,如今怎麼可以為了只想賺錢的國外私人集團修法,這對高餐學生一點幫助都沒有!」
國外媒體eater.com曾報導,藍帶以不實行銷手法招生,遭學生集體提出訴訟,最後判賠4000萬美金。美國參議員Dick Durbin則曾在質詢時,不斷以「學店」字眼形容藍帶,美國餐飲產業也不把藍帶證書視為保證。在市場不看好、大量訴訟的壓力下,加上美國政府決定不再提供助學貸款給藍帶學生,藍帶於2015年做出全面撤美國市場的決定。
據指出,為了建制藍帶廚藝中心,高餐耗費近2億元的教育部專案經費,如此巨額教育投資,時任校長的容繼業卻在2015年底的校務會議上表示,因應國立學校佔有投資股權超過50%(含)將受立法院監督的規定,以及後續經營等諸多考量,經雙方共同協商後,藍帶公司佔50%,高餐佔47%,另外3%股權則為校友總會所有(當初為促成此案,也有數名校內老師共同出資)。
反對藍帶的高餐師生質疑,堂堂國立大學校長,竟然做出規避立法院監督的決策方向,校內老師竟也參與投資,毫不避諱利益迴避的問題,而投資名單、金額始終未在會議上向大家說明,事前溝通完全不透明。況且,高餐出國有地、花稅金蓋建物,股份、利潤卻要與藍帶對分,這樣回收30年都沒辦法還給國家,形同21世紀割地賠款的案例。

當初校方與藍帶討論合約期間,雙方律師歸納出「合資開業,然後在公司下成立補習班」及「學校以推廣教育方式引進藍帶師資」2項作法,教育部也鼓勵雙方以後者方式進行,這樣就能避免卡到《就業服務法》的問題。
然而,推廣教育的師資是由學校聘請,教材和教學內容都要經過校方審核,藍帶對此存有疑義,深怕人才被挖走,所以不考慮推廣教育這個方式,雙方還曾因此在董事會上爭執難解,最後才折衷以補習班方式招生。
高餐餐飲管理系助理教授陳千浩批評,藍帶在國際上就是一間業餘的廚藝補習班,他很清楚藍帶極具爭議、官司纏身,就連美國參議員Dick Durbin在質詢時也不斷以「學店」字眼形容,當初學校在與藍帶接觸時,他就曾向校方表達疑慮,然而校方卻不予理會,也未找尋校內專業背景的教師參與討論。
他指出,藍帶中心已經花了納稅人近2億元,但高餐學生卻用不到這一磚一瓦,即使高餐因為這項合作,未來每年收入多了600萬元,30年也無法回本,「因應藍帶而開的高餐藍帶國際教育股份有限公司,花國家的錢,但我們卻無法去監督他們!」 (相關報導: 高教工會、高餐師生控訴 要求百萬「藍帶專班」緩招 | 更多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