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反攻最新變數!聶伯河水壩遭炸毀,烏軍攻勢難施展

2023年6月6日,居民從烏克蘭黑爾孫遭洪水淹沒的街區疏散。(美聯社)

就在烏克蘭準備對俄軍隊進行大規模反攻之際,位於黑爾孫州的一座大型水壩6日遭到炸毀。大壩被毀造成洪水沖向下游,聶伯河附近區域更是損失慘重。雖然這座水壩去年便遭俄軍佔領,但俄烏雙方均指控爆炸是對方所為,目前連白宮也「無法確定發生了什麼事」。但專家認為,這場災難顯然對俄方更為有利。

卡科夫卡水壩與水力發電廠。(Artemka@Wikipedia/CC BY-SA 4.0)
卡科夫卡水壩與水力發電廠。(Artemka@Wikipedia/CC BY-SA 4.0)

聯合國對這起事件已經表示嚴重關切,因為橫跨聶伯河的這座大壩被毀,造成兩岸處於危境之中的數十萬居民急需人道援助。《外交政策》指出,這個1956年建成的卡科夫卡水壩(Kakhovka dam)除了以水力發電廠為300萬人供電,18萬立方公里的龐大蓄水量也提供克里米亞等地的民生用水、烏克蘭南部的灌溉用水、以及札波羅結核電廠的冷卻水。當潰堤洪水湧向下游,不但烏控區與俄控區的居民都無法倖免,對烏克蘭南部的農業與全球的糧食供應更是影響深遠。

克里姆林宮將大壩遭到破壞歸咎於烏克蘭在6日凌晨2時的砲擊,「因為他們想要切斷克里米亞的水源,並且轉移人們對烏克蘭進攻失敗的注意力」;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則指控「俄羅斯恐怖分子」才是罪魁禍首,因為俄羅斯想藉此阻止烏克蘭的反攻。哲連斯基強調:「卡科夫卡水力發電廠遭到破壞,再次向全世界證明烏克蘭必須把俄羅斯人徹底趕出國境的每一個角落。」

烏克蘭的新卡科夫卡水壩疑遭俄軍炸毀,據傳有烏軍見俄軍士兵被湧出的洪水沖走。(圖/美聯社)
烏克蘭的卡科夫卡水壩疑遭俄軍炸毀。(圖/美聯社)
衛星空拍照顯示,烏克蘭南部卡科夫卡水壩(Kakhovka Dam)遭到炸毀。(美聯社)
衛星空拍照顯示,烏克蘭南部卡科夫卡水壩(Kakhovka Dam)遭到炸毀。(美聯社)

北約秘書長史托騰伯格(Jens Stoltenberg)也認為破壞大壩「令人髮指」、「再次證明了俄羅斯在戰爭中的殘酷」。不過美國的NBC新聞網報導,美方掌握的情報雖傾向俄羅斯才是罪魁禍首,但拜登政府還在努力解密其他情報,北約官員也說「現在下定論為之過早」。

雖然美國政府尚無法判定誰是「兇手」,德國總理蕭爾茨(Olaf Scholz)則直言「考慮到所有因素,人們自然會認為這是俄羅斯為阻止烏克蘭反攻而實施的行動」,他還說自己「一直擔心大壩會受到攻擊」。《華爾街日報》與《金融時報》也認為,大壩被毀其實對烏克蘭更為不利。因為當前的洪災讓烏克蘭在南部進行反攻時難以施展,防守佔領區的俄羅斯則如同獲得「洪水緩衝區」。

2023年6月6日空拍照顯示,烏克蘭南部卡科夫卡水壩(Kakhovka Dam)附近的村莊已遭淹沒。(美聯社)
2023年6月6日空拍照顯示,烏克蘭南部卡科夫卡水壩(Kakhovka Dam)附近的村莊已遭淹沒。(美聯社)
2023年6月7日,卡科夫卡水壩遭到炸毀後,下游的黑爾孫被洪水淹沒。(美聯社)
2023年6月7日,卡科夫卡水壩遭到炸毀後,下游的黑爾孫被洪水淹沒。(美聯社)

《華爾街日報》指出,大壩遭到破壞為俄羅斯贏得重新配置防禦的時間。烏克蘭總統顧問波多利亞克(Mykhailo Podolyak)則說:「(俄羅斯的)目的很明顯—在烏克蘭部隊的進軍路線上製造無法逾越的障礙。」不少軍事專家曾經指出,烏克蘭收復克里米亞的途徑之一,就是切斷連接俄羅斯與克里米亞等佔領區的陸橋。然而當卡科夫卡水壩一垮,遭洪水淹沒的區域已經阻斷了烏方攻勢大半必經之地。 (相關報導: 俄烏戰爭:從烏克蘭潛入俄羅斯的兩支武裝部隊,他們到底是誰? 更多文章

塔夫茲大學弗萊徹法律外交學院的俄軍專家魯金(Pavel Luzin)對《金融時報》表示,大壩結構不容易因為外部的砲擊受損,這意味著要破壞大壩,只能從內部進行破壞。魯金表示,俄軍整個五月都在用飛彈攻勢希望拖著烏軍腳步,這顯然沒有奏效—所以他們決定炸掉一個水力發電廠。不過魯金也表示,等這幾天洪水退去後,俄羅斯的處境很快就會變得更糟,因為屆時泡在水裡的會是俄控區所在的聶伯河左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