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慶餘專欄:喜樂島聯盟的「光亮」與「局限」

喜樂島聯盟籌組記者會,前總統李登輝與前副總統呂秀蓮一同像民眾揮手。(資料照,甘岱民攝)

賴清德近日多次表明自己是「台獨工作者」,遭到中共及台灣統派發言恫嚇兼輿論圍剿。適於此時,標榜「獨立公投  正名入聯」的喜樂島聯盟成立,日期選在鄭南榕殉道的「言論自由日」。這象徵著「台獨」終於突破外在禁制及自我設限,勇於表達「百方之百言論自由」,而且要求立院立即修正公投法,讓民主國家主人有權透過公投,自己決定國家前途。

喜樂島聯盟不同於以往任何公民團體,它囊括了幾乎所有海內外獨派及本土派老中青重要成員,包括兩位前總統李登輝及陳水扁都列名其中,用「聲勢浩大」及「代表性足夠」形容絕不為過。像伊力克·賀佛爾說的:「希伯來人在埃及為奴時,生活困頓(沒有出路)卻又爭吵不休,摩西得先給他們一塊想像中的樂土,才能將他們團結在一起。」為全體台灣人點亮一盞燈,指出想像中的樂土(「想像共同體」),這就是喜樂島聯盟的「光亮」。

但喜樂島聯盟雖然不像賴清德公職在身、必須代表中華民國,卻也有它的「局限」,就是不能以民主以外手段改變台灣現狀,以及更重要的,它既然是「指路者」或「帶路者」,就不能落入「衝突陷阱」(尤其是最近美中之間的熱門話題「修昔底德陷阱」:一個強勢聯盟引發另一個強勢聯盟,雙方互相對抗,終至兩敗俱傷、集體衰亡),造成國內更大分裂、兩岸更大對立、國際更大誤解。而是相反,它必須團結國內、協和兩岸(不要忘了賴清德也說他「親中愛台」,說他不是「反中」,只是「反抗中國打壓」)、引起國際同情。

它必須像它的籌組宣言說的:「我們支持最近兩位台灣人前總統李登輝和陳水扁會面時形成的共識,希望召喚台灣所有可團結的力量,捐棄成見、協同為國,使台灣成為一個偉大的國家,與世界近兩百個國家平等立足於國際社會、和平相互往來,保護它的子民永遠平安喜樂生活。」

李登輝2005年的《新時代台灣人》,描述的就是這樣的文明人。他說:新時代台灣人不是民族運動或民族國家運動指涉的群眾,而是民主社會具公民意識的國民總稱,是民主、自由、多元、開放社會中的有機體,結合他們的就是民主制度;公民是基於對民主理念的服膺而選擇共同屬於此地,而不是以地緣或血緣而湊合。因此,我們對台灣不同階段的歷史過程和推動力量,包括被殖民經驗(當然也包括中共進行中的併吞式殖民),既要有批判,也要有超越悲情的肯定;全盤否定或誤解,必然無法全面掌握台灣歷史主體的總體事實,從而只能在沙灘上建立禁不起考驗的堡壘。

20180228-喜樂島聯盟籌組記者會,前總統李登輝閱讀《喜樂島聯盟籌組宣言》。(甘岱民攝)
喜樂島聯盟籌組記者會,前總統李登輝閱讀《喜樂島聯盟籌組宣言》。(資料照,甘岱民攝)

即使喜樂島聯盟成立當天,李登輝的壓軸談話,也是呼籲:「當家作主一直是台灣人最深沈的願望,但受限於國際形勢而未能實現。現在是所有台灣人拋下成見,推動以台灣名義走向世界的大好時機!」他呼籲的對象包含了「所有台灣人」,也就是處身在民主制度中的文明人—「新時代台灣人」。 (相關報導: 游盈隆專欄:是誰澆熄了台灣人追求獨立的熱情? 更多文章

誠然,民主自由多元開放社會一定有認同及歩調不同的人,在中共加大統戰及威迫利誘力道下,台灣統派及第五縱隊近年擴增快速。專門研究中共情報的美國學者馬提斯2016年發表論文,就說「過去十年是中國間諜在台灣最活躍的黑暗十年」。在統派及第五縱隊不斷發展壯大,兩岸軍事力量又大幅失衡下,台灣「被征服」(被征服一定繼之以被奴役)絕對不是杞人憂天之事。日前中共駐美大使崔天凱就大喇喇在専訪中對世界說,不管美國有沒有介入,「沒有人能阻止中國統一!」「不管是武力統一或和平統一,一定會統一台灣,不信走著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