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民族主義對抗民粹主義,中美貿易戰最後贏家是……

美中貿易戰是否開打?如真開打最後誰會是贏家?圖為川普與習近平(AP)

正常看,中美貿易戰的贏家必然是美國;換個角度看,未必,中國可能才是最後的贏家。

經濟硬數據顯示美國必勝

先看看硬數據,這些硬數據明確指出「美國必勝」。

打貿易戰時,雙方基本上一拉開架勢,其實勝負已近分曉─基本原則必然是量體大者勝算大,因為如果雙方同受1000億美元的傷害,對美國這種GDP(國內生產毛額)超過18兆美元的龐然大物而言,傷害僅為0.5個百分點而已,算是九牛一毛,但對量體小者─例如經濟規模5700億美元的台灣而言,損害是17.5%,這是「不死也脫層皮」的重傷害。

中國經濟規模約12.5兆美元,雖然驚人,但相較美國的19兆美元,只有美國規模的3分之2,美國承受能力就是比中國高。

再以彼此依賴程度看,去年美國對中國出口1698億美元,占其總出口的8%左右,占總體GDP比重不到1%;中國對美國出口4788億美元,占出口約2成,占GDP比重近4%,同時享有375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利益。這個數字看得出誰依賴誰來得嚴重,川普有有恃無恐對中國發動貿易戰,原因即在此。

過時的統計,iPhone對美國出口貢獻是零

不過,如果深入再多看一些數字,可發現在硬數據上,美國也未必就全然占如此懸殊的優勢。

最好的例子是:行銷全球的蘋果產品iPhone 、iPad等。所有人都知道這是美國蘋果的產品,但iPhone與iPad對美國出口的貢獻多少?答案是:零。是的,甭懷疑,就是零。即使蘋果每年在全世界銷售2千多億美元的產品,其中來自海外(美國以外)的營收占了6-7成,但對美國出口的貢獻還是接近零。

原因是傳統所謂的進出口是依照各國海關統計,奧妙處在蘋果產品背面打上的「由蘋果在加州設計中國組裝」,因此即使中國的果粉每年貢獻給蘋果近2成營收(約500億美元),但這也不會算在美國對中國的出口上;甚至因為iPhone、iPad在中國組裝後運往美國銷售,美國的iPhone與iPad在美國的銷售,放在進出口統計上是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哩,結果是iPhone每年造成美國對中國17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

附加價值計算,中美貿易逆差大幅減少

這是傳統統計上出現的不合理結果,因此WTO與OECD都曾改以全球價值鏈及附加價值,計算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數字,雖然結果中國仍對美國享有高額貿易順差,但數字從原先的超過3500億美元減到1500億美元左右,顯然差距大幅拉近。而如果以附加價值方式計算,台灣更是由原先對美國享有200億美元左右的順差,變成對美有數十億的逆差。

對中美貿易戰另外有一個最奇特又不實際的期待:中國經濟受創進而動搖共產黨的統治─只要看看4年前歐美日制裁俄羅斯的案例,就知道這個結果發生的機率有多低了。 (相關報導: 華府軟硬兼施,中美貿易戰有望停火?美國財長馬努欽「示好」:考慮親赴北京協商 更多文章

2014年,歐美日因為克里米亞公投、馬國客機被擊落等因素,聯手對俄羅斯實施經濟製裁─這是類似貿易戰的限制進口、撤資、金融管制等「組合拳」的經濟戰。結果俄羅斯確實淒慘無比,資本市場號稱損失1兆美元、資金外逃上千億、貨幣大幅貶值、經濟一度陷衰退─最慘的是由過去10年平均可達4%左右的成長率,掉到2015年上半年超過3%的衰退。至於出口當然更是慘不忍睹,2015年對外貿易額衰退近3成,俄羅斯的貿易額從之前的排名第5一口氣掉到16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