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上一夜好眠後,晨起船長廣播,因兩名旅客身體不適需緊急送醫(我估計船上85%都是老人),因此下午就會提早抵達SaintJohn,原本預定隔天早上才到,換句話說我們有1.5天的時間可以上岸旅遊。
位於加拿大New Brunswick省的St. John,是芬迪灣(Bay of Fundy)唯一的城市,擁有全世界最大的潮差,高低潮差可達11公尺多。
1801年加拿大第一間餅乾工廠成立於St. John,1805年加拿大最古老的公立高中Saint John High School也創建於此。
我一直幻想加拿大是童話屋+理想國的組合,上次Halifax找不到這種意象,好在St. John回應了我的渴望。
它像是宮崎駿卡通《魔女宅急便》裡的小海港,有尖塔教堂、起伏斜坡、美麗建築、飄揚旗幟、水手酒吧、精巧鐘樓、煙囪海鳥、烘焙店坊等,我還發現許多書店唱片行,如果街角流瀉出該國鋼琴家Andre Gagnon孤寂又甜美的Un Piano Sur La Mer,那就更完美了。
經過一泊三食的潮騷洗禮,傍晚,遊輪即將駛離St. John,許多遊客跟我一樣,依依不捨站在十幾層樓高的甲板上回味這座迷人小城。
突然,底下傳來一陣風笛聲,一位身著蘇格蘭傳統服飾男士,在岸邊恭敬地吹奏,冷風中看似渺小孤單的風笛手,竟能發出足以對抗整艘大船的頑固低音,剎時我整個人被加拿大收服。四、五分鐘後,晚禱曲畢,風笛手在全船掌聲中與目送下慢慢走回去......。
1883年加拿大第一間公共圖書館在此成立,1923年第一屆加拿大小姐Ms. Winniefred Blair也是當地人。
遊歷了Halifax與St. John兩座加拿大城市,我才知道加拿大不是只有楓葉、麋鹿、白雪、曲棍球這些,事實上海權才是加拿大的真實骨幹,因而帶動了軍事、重工業、石化業等。
1842年加拿大人Dr. Abraham Gesner發明了煤油,1854年史上第一個蒸氣霧笛出現在St. John,而1880年史上第一個定時炸彈也出現在St. John。
從船上看St. John的第一印象是,尖塔像女人雙峰,視覺突出之必要。我們文化缺乏的正是這種從海上眺望陸地的視野。
還沒踏上陸地,我直覺St. John比Halifax更美麗,我應該會喜歡這裡。
洋人真的船堅炮利啊。這個三姊妹燈,從1848年開始為港口點燈指引。
今天先不坐巴士,步行才是最好的方法。還有藍色觀光巴呢。
一下船,來到三位一體皇家古蹟區(Trinity Royal Area)。
1604年法國人首次發現St. John,那天剛好是聖約翰受洗日,因此命名。
1785年St. John正式建城,是加拿大第一個成立的城市。
1877年這裡發生史上著名大火,催毀了2/3的城市,目前看到的建築多是災後興建的,屬於維多利亞晚期風格。
這是前市政廳(Former City Hall),現在改為書店與唱片行。我們進去逛,有賣許多二手卡帶,很懷舊。
果然人都擠在酒吧內,此行運氣不錯沿途都有陽光庇佑,但十月底也真的冷了。
O’Leary’s Pub貼滿了各國旅人貢獻的紙鈔,頗有水手風格,在這裡可以喝到加拿大最古老的釀酒廠Moosehead生產的在地啤酒,麋鹿頭釀酒廠和加拿大建國均在同一年,1867年,因此意義非凡。
向來不在遊記中po自己的照片,但這次破例,我太喜歡這裡了,喜歡到要把自己的身影烙印在北國海港。也因為老爺拍的不錯,原本進行的冷戰才回溫一點。
St. John是目前我去過緯度最高的地方。逛唱片行是我以前常做的事,這下逛到了北緯45度。
終於來到船上第一眼看到的哥德式尖塔,當地最有名的老教堂Trinity Anglican Church,整個St. John基本都以它為中心發展起來,歷史可溯自1783年,此為1877年大火後的重建樣貌。
而街的另一頭,還有另一尖塔教堂,St. Andrew and St. David United Church,歷史可溯自1784年,那些黑磚,大概也是當年火吻後的重建面貌。
還沒完呢,港口總是特別重視宗教慰藉,除了圓規矩尺的共濟會招牌,你看看路底,還有間古樸的石造教堂,建於1825年的Stone Church,也是城裡最古老的石造建築。從這兒下坡,漸漸熱鬧,
這座鐘用來紀念1785年St. John建城歷史,當初一萬多名反對美國獨立的親英份子或稱保皇黨(Loyalists),集體從美國出走,來此定居。
港邊,沒有鹹腥味,完全不臭,可惜現在不是旺季,真是一座聞起來很舒心的海港。
走的有點累了,歇腳一下,Tim Hortons是加拿大的星巴克。
走不動啦,接下來的路線得坐觀光巴士,先經過加拿大最古老的博物館,處處保有火燒的警惕,
之後到達St. John著名的逆流瀑布區,當河流進入海灣時,產生了全球最大的潮差奇景,導遊說這些急流早晚的位置都不一樣,水流方向也隨時會變。
退潮時,河高於海,是淡水順流;但漲潮時,海高於河,變成鹹水逆流。
St. John曾是加拿大最大造船廠所在地,這裡自古以來戰略價值高,建有許多碉堡,車子開到一處高聳的碉堡上,天冷懶得下車。
從車窗可以看到遊輪停靠的西邊屬於老城區,東邊屬於工業區,煉油廠、造船場、紙漿廠都在那裏。
這裡前身一度是葬儀社,近年來才改成博物館,我總覺得猶太人比較不親切,也許是多慮了。
回程。又來到熟悉的街角,每年超過150萬人次的遊客來此觀光。
傍晚欣賞完岸邊蘇格蘭風笛手的精彩演奏後,在小船引導下,我們緩緩離開St. John,往南航向緬因州。
*作者為自由撰稿者,著有《你一定要認識的越南》,目前旅居美國馬里蘭州,近期文章請見 分機815的美國故事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