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發電」一詞過去常遭網友戲謔,去(2017)年815大停電時,更有網友到「用愛發電」提出者主婦聯盟環境基金會的臉書粉專留下一星評價,要求其出來發電。今(15)日基金會董事長賴曉芬再度提起這個關鍵字,堅定表示儘管外界不斷攻擊,但能源轉型的動力就在於對土地、環境和下一代的情感,並重申:「今天大家一起來用愛發電。」台北市、新北市府皆有代表出席,其中台北市府承諾,預估今年下半年啟動公民電廠的公開遴選機制。
主婦聯盟今日舉辦「公民能不能」國際工作坊,邀請REScop(歐洲再生能源推廣組織與公民團體聯盟)的董事Siward Zomer共同對談,以歐洲發展公民電廠的經驗借鑑台灣。在工作坊之前召開的記者會中,包含台北市府產發局副局長王三中、新北市經發局綠能科科長廖士煒、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皆出席,表態支持。
基金會董事長賴曉芬致詞時特別提起,去年基金會因「用愛發電」一詞備受批評,但她今天仍然要再度提醒大家用愛發電的初衷,本意是指能源轉型的動力在於每個人對於土地、環境和下一代的情感,「我們要把原來不正義的體系翻轉,創造一個好的生活與合作模式,」賴曉芬說,「所以今天我們大家一起來用愛發電。」

涉及公有地 私人鋪設綠能屋頂障礙多
曾經想要申辦公有屋頂綠能計畫的北投社大、明興里雙雙分享經驗,北投社大雖然屋頂本身的條件合適,然因校舍原屬於新民國中,也就是公有地,必須先進行招標。至於明興里內合適的房舍則為軍方閒置土地,涉及國有地的使用程序更非地方政府可以決定。
最後兩個計畫皆未成功,顯示民眾私人參與鋪設綠能屋頂仍有許多障礙,競標門檻對於非系統商來說也很高。台北市府代表王三中回應,由於北部地區被認為日照時數不夠、發電經濟效益不佳,外界投資意願不足,因此透過商業競標方式試辦公有屋頂種電,先取得日照與發電可行性的數據,再接著深層探討部分公有地開放給人民運作公民電廠的機制。
王三中特別指出,市府了解公民電廠不可能跟企業進行商業競爭,因此公民電廠的評選模式和契約都要另外研討。他強調,最重要的考量在於,如何確保公民電廠企劃的提出者,如社區團體或NGO,確實將收益回饋在社區的公共利益上,王三中還表示,台北市的公民電廠將有望在今年下半年正式公開遴選。

新北已設置12MW、130處公民電廠
至於新北市府代表廖士煒則說明,從2013到2016年間,新北市府已經設置了總裝置容量12MW、130處的公民電廠。今年度市府正與三重蘆洲地方的社區大學合作,試辦公民電廠計畫,首先與社區共同盤點出適合鋪設光電板的住宅,並號召市民自主來投資。廖士煒也提到,未來有關公民電廠的招標金、設置規模、合約內容,都將適地適性擬定,務必確保公正公開。
為了確保公民電廠等綠能發展的相關政策得以延續,不受選舉結果、地方首長更替而影響,主婦聯盟環境基金會特別準備承諾書讓雙北代表簽署,雙北市府也答應會制定確保民眾有參與能源轉型的空間,以及盤點各區的綠能屋頂潛力點。 (相關報導: 太陽能光電2025年要達標 主婦聯盟呼籲政府釋放公有屋頂 | 更多文章 )
林子倫表示,行政院院長賴清德及經濟部等都十分支持公民電廠運動,也正在整合相關部會,包含文化部的社造、農委會都已有工作圈開始啟動,未來會研議更加完整的方案向外界說明。「過去很多人覺得綠能只是道德性的支持,我們要讓他知道綠能也可以為大家帶來很多實質利益,」林子倫鼓勵道:「距離目標2025年還有7年時間,不要現在就失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