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已經成為一個足夠令人擔憂的問題,以至於在上周末的七國集團峰會上,它被列入了本已排得滿滿的議程。
對人工智慧有害影響的擔憂盛行之際,美國正試圖限制中國獲得重要技術。
目前,美國似乎在人工智慧競賽中暫時領先。現在對中國半導體出口的限制已經可能阻礙中國的技術進步。
但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可能會趕上來,因為人工智慧的解決方案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完善。政策諮詢公司Trivium中國科技政策研究主管凱娜(Kendra Schaefer)接受BBC採訪時表示,中國互聯網公司「可以說比美國互聯網公司更先進,這取決於你如何衡量進步」。
但她也表示,中國「製造高端設備和零部件的能力估計落後全球領先者10到15年」。
矽谷因素
美國最大的優勢是矽谷,這裏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頂級創業公司熱點地區。它是谷歌、蘋果和英特爾等科技巨頭的誕生地,它們幫助塑造了現代生活。
香港科技大學人工智慧研究中心主任馮雁表示,獨特的研究文化幫助了美國的創新者。
馮雁表示,研究人員往往花費數年時間來改進一項技術,而不考慮產品。
例如,OpenAI作為一家非營利公司運營了多年,它研究了變形金剛的機器學習模型,最終為ChatGPT賦能。
「這種環境在大多數中國企業中從未存在過。他們只有在看到這種(技術)流行之後,才會構建深度學習系統或大型語言模型,」她補充,「這是對中國人工智慧的一個根本性挑戰。」
美國投資者也一直支持該國的研究。2019年,微軟表示向OpenAI投資10億美元。
微軟首席執行官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表示:「人工智慧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具變革性的技術之一,有可能幫助解決世界上許多最緊迫的挑戰。」
中國的優勢
中國還受益於更大的消費基礎。它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國家,擁有大約14億人口。
投資公司Race Capital的合伙人楊珮珊表示,中國的互聯網行業也在蓬勃發展。
例如,這個國家幾乎每個人都使用超級應用微信。從發送簡訊到預約醫生和報稅,它幾乎被用於所有事情。
因此,有大量的信息可以用來改進產品。楊珮珊說:「人工智慧模型的好壞取決於它可以掌握的數據。」
「不管好壞,中國在隱私方面的規定少得多,(與美國相比)數據多得多。例如,到處都有面部識別監控系統,」她說,「想象一下,這對人工智慧生成圖像多麼有用。」
李開復在他的《人工智慧超級力量:中國、矽谷和新世界秩序》一書中指出,雖然中國的科技界似乎落後於美國,但其軟件工程師具有優勢。
「在他們生活的世界裏,速度至關重要,抄襲是一種被認可的做法,競爭對手會不惜一切代價贏得一個新市場。」李開復寫道。他是中國互聯網行業的知名人物,曾任谷歌中國總裁。
「這種混亂的環境與矽谷形成了鮮明對比,在矽谷,抄襲是可恥的,許多公司被允許靠一個原創想法或幸運的突破來發展。」
中國的山寨時代有自身的問題,包括知識產權方面的嚴重問題。李開復寫道,它也造就了一代吃苦耐勞、敏捷、隨時凖備競爭的企業家。 (相關報導: 風評:脫鉤到去風險,解析新一回合美中經濟戰 | 更多文章 )
馮雁表示,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一直致力於發展經濟,過去主要靠製造業,現在轉向了科技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