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傳統動力航母的生與死:未能躲過拆解命運的「小鷹號」,與盛傳端午即將下水的「江蘇號」

CSIS於6月2日發布003型航母的最新空拍照,拍攝時間為5月31日。這一天也是曾在西太平洋前進部署的小鷹號開進拆船廠的日子。(翻攝CSIS官網)

眾所周知,全球航空母艦戰力最強的國家首推美國,除了麾下11艘現役航母全是核動力、擁有近乎無限的動力來源;美軍最新的福特號航母則是首次實現了成熟的電磁彈射技術,使得艦載機的起飛效率(或者說單位時間內能夠出勤的戰機數量)更上層樓;更不要提美軍航母打擊群的神盾艦與核動力潛艦,戰力同樣傲視各國。

不過其實直到21世紀,美軍仍有多艘採用柴油引擎的傳統動力航母在線上服役,那就是小鷹級航空母艦。小鷹級的四艘同級艦小鷹號(USS Kitty Hawk、CV-63)、星座號(USS Constellation、CV-64)、美利堅號(USS America、CV-66)、甘迺迪號(USS John F. Kennedy、CV-67),滿載排水量超過8萬噸的噸位被認為是美軍「超級航空母艦」的完成型。除了美利堅號於1996年退役,其餘三艘都是在進入21世紀後才陸續卸下重任。其中由紐約造船廠興建、早在1961年服役的小鷹級首艦小鷹號,更是在13年前(2009年)才正式退役,服役時間竟長達半世紀之久。

2005年5月,正在日本近海巡弋的小鷹號。(維基百科/公用領域)
2005年5月,正在日本近海巡弋的小鷹號。(維基百科/公用領域)

小鷹號1961年4月29日服役時,美國總統還是甘迺迪(小鷹級最後一艘航艦就是叫甘迺迪),作為兩岸最後一場大型軍事衝突的八二三砲戰,則是在3年前於金門打響。不過台北的蔣介石政府與美國的艾森豪政府已在1954年簽署《中美共同防禦條約》(Mutual Defense Treaty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以第七艦隊為主的)美軍協防台灣獲得長期正式的條約基礎(時任國務卿杜勒斯語)。因此共軍八二三即便打得下金門,當時也肯定無法染指台灣。

1963年6月6日,美國總統甘迺迪(背對鏡頭者)登上小鷹號艦橋。此時距離他被暗殺僅有5個月。(維基百科/公用領域)
1963年6月6日,美國總統甘迺迪(背對鏡頭者)登上小鷹號艦橋。此時距離他被暗殺僅有5個月。(維基百科/公用領域)

小鷹號服役後被交辦的最重要任務,就是在1962年10月加入第七艦隊,接替中途島號航母(USS Midway、CVB-41)成為該艦隊的旗艦與主力。小鷹號除了扮演台灣對抗共軍入侵的背後靠山之外,也曾與U2偵察機進行航母起降測試,並在越戰期間執行包括「春節攻勢」在內的185次主要攻勢。但小鷹號在亞洲前線的長期部署讓水兵們承受極大壓力,也讓船上的種族對立日益嚴重,最終在1972年爆發大規模流血衝突,最終造成60人受傷與海軍的平權改革。

小鷹號在越南的英勇貢獻雖然贏得了總統單位表彰(Presidential Unit Citation),但卻阻止不了南越政權的垮台。1975年越南全境淪陷後,小鷹號也曾在參與救援海上難民的工作。1970年代後期,小鷹號依舊長期在西太平洋活動,並且多次參與環太平洋軍演。1979年朴正熙遇刺、南韓人心動盪,小鷹號也立刻開往朝鮮半島外海穩定局勢。 (相關報導: 歷史新新聞》「若台灣受到中國攻擊,美國會不會保衛台灣」 1996年柯林頓政府用航母戰鬥群回答這個問題 更多文章

1998年的環太平洋軍演期間,停泊在相鄰碼頭的美軍獨立號(左)與小鷹號(右)航母。(維基百科/公用領域)
1998年的環太平洋軍演期間,停泊在相鄰碼頭的美軍獨立號(左)與小鷹號(右)航母。(維基百科/公用領域)

1984年3月,小鷹號在日本海參加「團隊精神」(Team Spirit)演習,遭到蘇聯617型核動力攻擊潛艦K-314號跟蹤多日。沒想到這艘K-314在對馬海峽上浮時竟與小鷹號發生碰撞。由於當時小鷹號已經完成反潛改裝、據信艦上至少有十多枚戰術核武,蘇聯潛艦K-314號也有兩枚裝配核彈頭的魚雷。萬幸這次並未直接引發雙方衝突,兩艘軍艦上的核彈藥庫也沒有受到影響,否則當時東亞很可能意外遭遇核災變、甚至是核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