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全球航空母艦戰力最強的國家首推美國,除了麾下11艘現役航母全是核動力、擁有近乎無限的動力來源;美軍最新的福特號航母則是首次實現了成熟的電磁彈射技術,使得艦載機的起飛效率(或者說單位時間內能夠出勤的戰機數量)更上層樓;更不要提美軍航母打擊群的神盾艦與核動力潛艦,戰力同樣傲視各國。
不過其實直到21世紀,美軍仍有多艘採用柴油引擎的傳統動力航母在線上服役,那就是小鷹級航空母艦。小鷹級的四艘同級艦小鷹號(USS Kitty Hawk、CV-63)、星座號(USS Constellation、CV-64)、美利堅號(USS America、CV-66)、甘迺迪號(USS John F. Kennedy、CV-67),滿載排水量超過8萬噸的噸位被認為是美軍「超級航空母艦」的完成型。除了美利堅號於1996年退役,其餘三艘都是在進入21世紀後才陸續卸下重任。其中由紐約造船廠興建、早在1961年服役的小鷹級首艦小鷹號,更是在13年前(2009年)才正式退役,服役時間竟長達半世紀之久。
2005年5月,正在日本近海巡弋的小鷹號。(維基百科/公用領域)
小鷹號1961年4月29日服役時,美國總統還是甘迺迪(小鷹級最後一艘航艦就是叫甘迺迪),作為兩岸最後一場大型軍事衝突的八二三砲戰,則是在3年前於金門打響。不過台北的蔣介石政府與美國的艾森豪政府已在1954年簽署《中美共同防禦條約》(Mutual Defense Treaty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以第七艦隊為主的)美軍協防台灣獲得長期正式的條約基礎(時任國務卿杜勒斯語)。因此共軍八二三即便打得下金門,當時也肯定無法染指台灣。
1963年6月6日,美國總統甘迺迪(背對鏡頭者)登上小鷹號艦橋。此時距離他被暗殺僅有5個月。(維基百科/公用領域)
小鷹號服役後被交辦的最重要任務,就是在1962年10月加入第七艦隊,接替中途島號航母(USS Midway、CVB-41)成為該艦隊的旗艦與主力。小鷹號除了扮演台灣對抗共軍入侵的背後靠山之外,也曾與U2偵察機進行航母起降測試,並在越戰期間執行包括「春節攻勢」在內的185次主要攻勢。但小鷹號在亞洲前線的長期部署讓水兵們承受極大壓力,也讓船上的種族對立日益嚴重,最終在1972年爆發大規模流血衝突,最終造成60人受傷與海軍的平權改革。
1998年的環太平洋軍演期間,停泊在相鄰碼頭的美軍獨立號(左)與小鷹號(右)航母。(維基百科/公用領域)
1984年3月,小鷹號在日本海參加「團隊精神」(Team Spirit)演習,遭到蘇聯617型核動力攻擊潛艦K-314號跟蹤多日。沒想到這艘K-314在對馬海峽上浮時竟與小鷹號發生碰撞。由於當時小鷹號已經完成反潛改裝、據信艦上至少有十多枚戰術核武,蘇聯潛艦K-314號也有兩枚裝配核彈頭的魚雷。萬幸這次並未直接引發雙方衝突,兩艘軍艦上的核彈藥庫也沒有受到影響,否則當時東亞很可能意外遭遇核災變、甚至是核戰。
最後失去動力的K-314是由蘇聯派出拖船拖回,小鷹號雖然損傷輕微的多,也隨即前往蘇比克灣進行維修,並在船首發現嵌進艦身的K-314的螺旋槳及包含消音塗層的船體碎片,成為冷戰年代極為珍貴的一手蘇聯潛艦情資。根據蘇聯媒體說法,這次碰撞「完全是一場意外」,當時擔任海軍作戰部長的海軍上將沃特金斯(James Watkins)則說,跟蹤小鷹號的蘇聯潛艦竟然在上浮時沒能避免碰撞,展現了「一反常態的拙劣技術」。
小鷹號的艦載機升降機。美軍傳統動力航母從福瑞斯特級航空母艦(Forrestal-class)進化為小鷹級,除了排水量繼續增大,包括升降機與甲板的佈局也都是改造重點。(維基百科/公用領域)
1990年代小鷹號除了繼續在西太平洋出沒,也曾在1992年在波斯灣對伊拉克發動攻勢。1998年則接替獨立號航母(USS Independence、CV-62),成為美軍唯一前進部署的航母(母港為日本橫須賀),此後10年再次穩定西太平洋的重要戰力。期間小鷹號也多次前往美軍中央司令部的防區,在阿富汗與伊拉克執行作戰任務。
除此之外,小鷹號在21世紀也多次扮演防衛台灣的要角。包括2007年10月在訪問香港遭拒後,率領整個航母戰鬥群穿越台灣海峽返回橫須賀。這也是1995至1996年的台海危機後,美軍航母最靠近台灣的一次。在2008年3月的台灣總統大選期間(當年由馬英九與謝長廷分別代表藍綠對決),小鷹號也前往台灣東方海面「進行訓練」。時任美國在台協會處長的楊甦棣(Stephen M. Young)照例否認小鷹號的部署與台灣有關,但也有五角大廈官員對媒體透露「這項部署不會挑釁中國,因為我們距離台灣很遠,不過也能在出現狀況時有效回應」。
2006年5月,橫須賀港內的小鷹號。(維基百科/公用領域)
小鷹號在台灣東方海面完成任務後,於2008年5月永遠離開了橫須賀基地(改由喬治華盛頓號航母接替任務),並於1年後正式退役。不過小鷹號這些年一直停放在華盛頓州布雷默頓海軍基地,美軍也一直沒有決定究竟是否要將其報廢拆解,不少退役美軍則想將小鷹號改裝為航母博物館,海軍歷史艦艇協會(Historic Naval Ships Association)也有此意,但他們卻始終沒能找到願意收容這艘超級航母的城市。
2017年2月,已被封存的小鷹號航母。(Quillc@Wikipedia/CC BY-SA 4.0)
美軍在2017年曾宣布要將小鷹號拆解,確定不會再讓這艘航母解封回到戰場,也沒有機會以航母博物館的身份再度重生。去年10月,國際拆船公司則以「每艘一美分」的價格與美軍達成協議,負責拆解與回收小鷹號與甘迺迪號的工作,並獲得銷售剩餘廢鐵與相關材料的權利。兩艘小鷹級航母的最終去處這才算是塵埃落定,不過曾在艦上長年服役的昔日水兵也為之心碎。
2022年1月15日,小鷹號終於從長期停泊的布雷默頓動身,在拖船的帶領下一路向南航行,並且熱過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因為超級航母體積太大,沒辦法借道中美洲的巴拿馬運河),在長達16000英里的長途跋涉後,小鷹號於今年5月31日如期抵達拆解工程的所在地—德州的布朗斯維爾 (Brownsville),預計一年半之後才能拆解完畢。當小鷹號開進布朗斯維爾港,數百位民眾在港邊迎接它的到來,不少早就退役的水兵對媒體表示「這一天讓許多人流淚」。
(相關報導:
歷史新新聞》「若台灣受到中國攻擊,美國會不會保衛台灣」 1996年柯林頓政府用航母戰鬥群回答這個問題
|
更多文章
)
雖然傳統動力航母已在美軍走下歷史舞台,不過對難以掌握核動力航母技術的其他國家來說,傳統動力依舊是興建新型航母的唯一選擇。事實上就在小鷹號開進拆船廠的這一天,《南華早報》率先披露了中國第二艘國產航母將在端午節(6月3日)下水的消息。不過這並非是中國軍方的官方發布,而是中國海事局的公告透露了些許端倪。
中國海事局所發布,清空上海江南長興造船廠3、4號船塢泊位的公告。(翻攝中國海事局網站)
興建003型航母(中國的航母目前仍在試驗改造期,因此每艘都是一個單獨級別與構型。已經服役的遼寧艦為001型、山東艦為002型)的上海江南長興造船廠,由當地的崇明海事局在5月27日發布公告:長興島南岸將有新船進出塢作業,3、4號船塢海域在5月30日與31日都要進行管制,並且動用10艘拖船進行作業。外界盛傳,接近完工的003型航母就是位於3、4號船塢,因此這份公告也被認為預告了003型航母的下水。
中國網友流傳的「003型航母」想像圖。(翻攝微博)
除了這份公告之外,中國海軍海政宣傳局今年4月曾發布首支「人民海軍首部航母主題宣傳片」,除了以電影手法拍攝遼寧艦與山東艦的人員、裝備與訓練成果,片尾彩蛋更有一段水兵接到母親電話通報「三胎」喜訊的劇情,畫面則帶到殲-15戰機分別從遼寧艦與山東艦甲板起飛的照片。當水兵回應電話那頭「好、安排」的同時,畫面則轉向前兩張照片旁空白的牆面,顯然宣示了第三艘航母的亮相與下水。
各界原先預期003型航母將在中國的海軍建軍節(4月23日)下水,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建軍73週年。但上海突如其來的疫情與全面封城令,打亂了中國第二艘國產航母的進度。《南華早報》曾在今年4月底指出,軍方消息人士認為,中國海軍希望趕在今年秋天之前下水,也就是趕在習近平連任的中共二十大之前能與世人見面。《南華早報》6月1日再次引用軍方消息人士說法,表示003型航母將在端午節當天下水、並且進行後續海試,畢竟從下水到獲得初步作戰能力還需要幾年時間。
中國網友所拍攝的003型航母所在船塢現況,但具體拍攝時間不明。(翻攝微博)
其實上海造船廠早在4月下旬就恢復作業,《歐亞時報》指出,超過4千名造船工人在通過PCR測試之後,陸續回到了建造航母的崗位。經常接受《環球時報》採訪的中國軍事專家李傑,也在網路上表示「本週五是三胎出生的好日子,這也意味著這艘軍艦就是中國的龍舟」。根據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與美國國會的報告,003型航母雖然不是一艘核動力航母,但很有可能跟小鷹號一樣,是一艘排水量超過75000噸的「超級航空母艦」(約在8到10萬噸左右),並且在中國航母上首次實現了艦載機彈射系統。
在《南華早報》報導「江蘇號(003型航母的推測名稱)將在端午下水」之後,這項消息除了被國際媒體轉載,微博上的中國網友更是望眼欲穿,認為「003航母就要來了」、甚至認為全新艦載機「殲-31」也會一同亮相。
此外,長期關注中國航母研製進度的CSIS也在6月2日表示,中國的第三艘航母確實正在準備下水,因為5月31日拍攝的衛星照片顯示,這艘航母所在的乾船塢已經初步清場完成;若與5月21日拍攝的衛星照相比,更可以清楚看見乾船塢連通長江的部分已經被江水淹沒。只要將建造軍艦的吊臂、樓梯、支撐結構與其他設備拆除,讓江水充滿整個乾船塢,這艘航母就能在端午節(也是江南造船廠成立157週年當天)順利滑進長江。
CSIS於6月2日發布003型航母的空拍照,拍攝時間為5月21日。照片中可清楚看到航母所在的乾船塢通往長江的部分仍未被清空。(翻攝CSIS官網)
CSIS的中國戰力分析師福納樂(Matthew Funaiole)指出,003型航母可說是中國第一艘現代化的航空母艦,而且這艘軍艦的價值不只在於提升戰力,在外交聲望與武力投射方面更是舉足輕重。福納樂說,中國希望擁有一支世界級的藍水海軍,並且試圖向世界證明他們能與美國平起平坐。美國國防部曾經認為,003型航母將於2023年投入使用,但最新的判斷已經延後到2024,CSIS則認為003型航母想要獲得初步作戰能力,恐怕沒有幾年時間難以如願。
(相關報導:
歷史新新聞》「若台灣受到中國攻擊,美國會不會保衛台灣」 1996年柯林頓政府用航母戰鬥群回答這個問題
|
更多文章
)
CSIS的專家與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阿萊西奧‧帕塔拉諾(Alessio Patalano)指出,雖然過去十年中國的遼寧號與山東號陸續服役,但解放軍對於航母戰鬥群的操作與實戰依舊欠缺經驗。何況彈射系統對解放軍來說是一項陌生的裝置,美軍過去幾十年都維持10艘左右的航母編制,並且在世界各地巡弋甚至作戰,航母本身與艦載機、護衛艦隊、指揮官、軍官士兵、工程師、承包商、技術人員的協調與實作已累積許多世代,這些均非解放軍能一蹴可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