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鴻源觀點:也談現代父母教養小孩的問題

沒人天生懂得當父母,都是在成為父母那刻起,才開始學習。(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日前台大社會系教授藍佩嘉談「為何這一輩台灣人會覺得當媽媽『越來越難』?」,引起社會廣大迴響,可見現代許多年輕父母都很關心子女的教養問題。 

她指出現代社會的四個矛盾:第一個矛盾產生於「不想變成父母那樣」,想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第二個矛盾在「快樂童年」與「全球競爭」之間的拉扯;第三矛盾來自於父母分工差別;第四矛盾來自於雙親教養方式的差別。

藍教授認為,許多人都覺得自己童年不快樂,希望不要對自己孩子延續上一代的作法。雖然教父母「放手」、讓孩子獨立的教養書籍很受歡迎,但同時這世代也面臨「全球化教育競爭」的狀況,很多人恐嚇你的小孩「現在如果不加油,以後就會出國做台勞」,所以從幼稚園起,家長們就開始要求小孩讀書與寫字,甚至學英語、心算與數學等,以免將來趕不上人家。筆者認為,其實這樣的擔憂是不必要的。

20180207-台北國際書展沙龍講座,講者台大社會系教授藍佩嘉。(蘇仲泓攝)
台北國際書展沙龍講座邀請台大社會系教授藍佩嘉演講,談「為何這一輩台灣人會覺得當媽媽『越來越難』?」,引起社會廣大迴響。(蘇仲泓攝)

歐美與以色列等國家的父母沒有像台灣父母那麼呵護小孩,而是從小培養小孩獨立自主,想要零用錢就需要做家事或在外打工,不論家庭是否貧富,都是如此,所以許多歐美與以色列年輕人,大都從小就能自食其力,甚至很有成就,以致許多住在歐美國家的華人也受影響,如影星何潤東曾說,自己15歲的時候就開始經濟獨立,並曾在加拿大幫人洗碗、除草、搖珍珠奶茶、推銷菜刀甚至清洗廁所。

何潤東曾說:「在星期五星期六晚上是最恐怖的,因為是披薩的自助餐,所以盤子會一直堆積。我本來只應工作到12點,但因此必須要洗到次日淩晨兩點才能夠回家。」他說:「家裡不缺錢,但是爸爸希望我可以從最底層做起,他就是覺得男孩子以後一定要變成一家之主,必須要學習獨立。所以15歲他就不給我零用錢,學費都要自己賺。」而這些經歷讓他獲得「一開門就能立馬擁有燦爛笑容」的本領。何潤東今天有如此成就,小時候父母給他的「窮養」教育是重要關鍵。

何潤東的經歷也印證旅美學人陳之藩「哲學家皇帝」一文所說的,美國年輕人平時從送報、送牛奶等卑微工作中,樹立高傲的自尊,這是訓練一位 「哲學家皇帝」 必經的過程,所以長大後大都能有一番作為,如林肯、愛迪生、比爾蓋茲、巴菲特、馬克佐克柏、楊致遠。反觀我們父母對小孩的教養,則是無微不至的呵護,從小要求小孩學許多才藝,平時只要讀書即可,其它家事都不需做,讓小孩從小養尊處優,即使會讀書、考試、上名校,未來就一定會有出息嗎?

費玉清、江蕙、 周杰倫、蕭敬騰、吳寶春、江振誠與吳政學等這些台灣傑出子弟,沒有讀大學,高中職所念的也非名校,許多人在校學科成績很差,可是有影響其日後發展嗎?這些人的成功都是順著自己興趣而為,努力不懈,不怕挫折,凡事樂觀以對,印證「學歷不等於能力,態度才能決定高度,機會是留給有準備者」這句話。可見行行出狀元,讓孩子盡早學會獨立,比甚麼都重要,也才是給他們最好的教養方式。

Le Chef「2018世界百大主廚」為世界名廚獲得肯定的最高指標之一,江振誠已連續4年入榜;亞洲方面,除江振誠與新加坡米其林二星主廚 Julien Royer外,前10大主廚皆為日籍主廚。(取自亞洲大學)
Le Chef「2018世界百大主廚」為世界名廚獲得肯定的最高指標之一,江振誠已連續4年入榜;亞洲方面,除江振誠與新加坡米其林二星主廚 Julien Royer外,前10大主廚皆為日籍主廚。(取自亞洲大學)

其中吳政學,從小家境不佳,甚至得靠賒帳度日,專科也沒有畢業,為了打破貧窮的命運,退伍後就開始創業,歷經多種創業都沒有成功。有一天,他與幾位共同創業的朋友,為了慶祝工作的辛勞,到大飯店去喝個下午茶。他自忖:「難道五星級的東西只能讓特定的族群享用嗎?普通大眾們難道都沒有機會盡情享受嗎?」於是他們朝此方向努力,開創85度C平價咖啡,如今連鎖店遍佈許多國家。可見成功需要生活歷練與過人遠見,若只是把自己關在象牙塔中,不可能成功。

其實現代社會,擁有高學歷已經不再吃香,如所謂「四師一官」–醫師、老師、律師、會計師,以及政府官員與司法官,有何吸引人之處?其社會地位與收入均遠不如費玉清、江蕙、周杰倫、蕭敬騰、吳寶春、江振誠與吳政學等人,有些人的人格甚至連販夫走卒都不如,又有何值得尊敬與羨慕的?倒不如像費玉清、江蕙與周杰倫等人,既然帶給人們幸福與快樂,自己也能有高收入,並贏得社會人士的尊敬與羨慕,不是更好嗎?

總之,現代父母的教養觀念需要改變,應該有行行出狀元的思維,盡早讓小孩學會獨立,不需要求他們多會讀書與考試,有一技之長最重要,自己才不會有壓力。當然政府也要提供公平競爭的環境,如住宅問題,不能成為投機者炒作的標的,應該效法歐美國家,把住宅視為基本人權之一,如荷蘭、德國與新加坡高比例的社會住宅,是我們學習的典範。 (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如何避免父母謀殺孩子 更多文章

*作者為台大物理博士、文化大學教授